晦淫 [huì yín]
1. 谓晏寝过度。
晦淫 引证解释
⒈ 谓晏寝过度。
引《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杜预 注:“晦,夜也。为晏寝过节则心惑乱。”
晦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淫释义:⒈谓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太过而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参见“六疾”。⒉中医名词。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乃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风、寒、暑、湿、燥、火。”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十四》:“人之生也不过数十年,天地之水火在人身用之经数十年,饮食益之,七情六淫沴之,始而壮,既而衰矣。”
- 2.
六疾释义:六种疾病:寒疾、热疾、末(四肢)疾、腹疾、惑疾、心疾。 《左传·昭公元年》:“淫生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后用以泛指各种疾病。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旧唐书·懿宗纪》:“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 无验,以至弥留。”清 唐孙华《题张汉昭小像》诗:“闻君妙方术,六疾应手瘳。”
- 3.
心疾释义:⒈劳思、忧愤等引起的疾病。春秋 秦 医 和 所谓六疾之一。亦指心脏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思虑烦多,劳成心疾。”《左传·襄公三年》:“楚 人以是咎 子重,子重 病之,遂遇心疾而卒。”杜预 注:“忧恚故成心疾。”《韩非子·十过》:“令人召司马 子反,司马 子反 辞以心疾。”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元》:“后以雷同并黜,潘 大恚,遂成心疾。”⒉精神病。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初,刘闢 有心疾,人自外至,輒如吞噬之状。”清 徐瑶《太恨生传》:“自是益不自聊,或竟日枯坐,
- 4.
惑疾释义:⒈迷乱之病。 谓精神失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杨伯峻 注:“惑疾即迷惑之疾,谓心情不安,疑神疑鬼。”⒉指沉湎女色,丧失心志之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
- 5.
晦淫释义:谓晏寝过度。《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晏寝过节则心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