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音 [huī yīn]
1. 犹德音。指令闻美誉。
2. 佳音,嘉讯。
4. 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徽音 引证解释
⒈ 犹德音。指令闻美誉。
引《诗·大雅·思齐》:“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郑玄 笺:“徽,美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於几微,徽音畅于神明。”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宋 苏轼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七:“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
⒉ 佳音,嘉讯。
引《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长絶子徽音。”
吕良 注:“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长絶子美音信。”
明 王世贞 《过维扬有怀子相》诗:“奈何各分离,徽音邈以修。”
⒊ 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引汉 王粲 《公宴》诗:“管絃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听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声韵好。”
国语词典
徽音 [huī yīn]
⒈ 好的声名。
引《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思齐徽音,聿求多祜。」
⒉ 音乐。
引《文选·王粲·公䜩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⒊ 美善的言语。 也作「徽言」。
引《晋书·卷九〇·良吏传·序》:「斯并惇史播其徽音,良吏以为准的。」
徽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嗣徽释义:语本《诗·大雅·思齐》:“大姒 嗣徽音。”郑玄 笺:“徽,美也。嗣 大任 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高亨 注:“嗣,继也。徽音,美誉也。”后以“嗣徽”指帝王继承前人的盛美德业。
- 2.
宗祏释义: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南朝 陈 沉初明《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
- 3.
山殿释义:⒈寺观庙宇的殿堂。南朝 梁 庾肩吾《乱后经夏禹庙》诗:“林堂上偃蹇,山殿下穹隆。”唐 钱起《宴郁林观张道士房》诗:“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鐘清。”唐 温庭筠《宿一公精舍》诗:“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⒉古代宗庙的建筑之一。供奉皇后的配殿。《宋史·礼志十二》:“政和 三年,奉安 哲宗 神御於 重光殿。昭怀皇后 神御殿成,詔名正殿曰 柔仪,山殿曰 灵娭。”《宋史·礼志十二》:“皇太后崩,三省请奉安神御于 治隆殿,以遵 元祐 初詔。復以御史 刘极 之言,特建原庙,庙成,名神御殿曰 徽音,山殿曰 寧真。”
- 4.
慭遗释义:⒈亦作“慗遗”。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宋 秦观《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清 黄宗羲《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⒉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⒊泛指
- 5.
明发释义:⒈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唐 王维《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清 周亮工《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⒉谓孝思。晋 陆机《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情深明发。”宋 苏轼《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⒊早晨起程。晋 陆机《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 6.
柏堂释义:⒈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河间王 琛 最为豪首,常与 高阳 争衡,造 文柏堂,形如 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后因以“柏堂”为妓院的代称。清 吴伟业《侠少》诗:“柳市 博徒珠勒马,柏堂 筝妓石华裙。”⒉宋 释 志诠 所作之堂。宋 苏轼《孤山二咏》引:“孤山 有 陈 时柏二株……僧 志詮 作堂於其侧,名之曰 柏堂。”
- 7.
百男释义:犹言多男孩。语本《诗·大雅·思齐》:“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朱熹 集传:“百男,举成数而言其多也。”宋 王安石《贺生皇子表》之二:“臣闻《史》纪 文 庆之延,岂惟十子;《诗》歌 姒 徽之继,爰至百男。”
- 8.
遐踪释义:⒈亦作“遐踪”。先贤的事迹。晋 陆云《赠顾骠骑后诗·有皇》:“徽音鑠颖,邈矣遐踪。”《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李善 注:“言心慷慨,慕古贤之远踪。”唐 李百药《劝封禅表》:“听万岁之逸响,绍千载之遐踪。”宋 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赧表》:“振千龄之垂绪,绍 三代 之遐踪。”⒉踪影远离尘世。谓隐遁或修道。元 揭傒斯《杂诗四首寄彭通复》之四:“脉脉我所思,彭氏 躡遐踪。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櫳。”明 陈子龙《灵隐寺》诗:“遐踪愜幽径,赏心淡栖迟。明霞带高馆,乳桐拂华榱。”⒊见“遐
- 9.
音徽释义:⒈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 亦指琴或乐曲。南朝 宋 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⒉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张铣 注:“徽,美也。”⒊指音容。唐 刘禹锡《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予守 吴门,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⒋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