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仪 [tiān yí]
1. 谓天之光仪。
2. 指天子的容仪。
4. 上天规定的法度。
天仪 引证解释
⒈ 谓天之光仪。
引《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汉安世房中歌》:“孝奏天仪,若日月光。”
《宋书·律历志下》:“七政致齐,实谓天仪。”
⒉ 指天子的容仪。
引《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
《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仪,容仪也。”
⒊ 上天规定的法度。此指道教的法规。
引《云笈七籤》卷八十:“奉承教旨,具依天仪,长斋千日。”
天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仪度释义:⒈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⒉礼仪法度。⒊仪容风度。
- 2.
候仪释义:即浑天仪。 古代观测天象的一种仪器。
- 3.
大醮释义:道教举行的隆重的祭天仪式。
- 4.
宗祏释义: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南朝 陈 沉初明《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
- 5.
小天释义:⒈唐 时吏部侍郎之别称。唐 孙棨《北里志·王团儿》:“有女数人,长曰 小润,字 子美,少时颇籍籍者。小天 崔垂休 变化年溺惑之,所费甚广。”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罗袞 以小天倅大秋。”⒉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南朝 梁 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大天之内,復有小天三十六所。”元 张雨《范以善云林清远馆》诗:“安用乘流三万里,小天元在 积金峯。”⒊元 陈绍叔 所制测天仪之名。《元诗纪事》卷四一引 明 何乔远《闽书》:“陈绍叔,字 克甫 ……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
- 6.
望筩释义:附在浑天仪上的一种窥管,用以观察天体。
- 7.
横箫释义:古代浑天仪中可以测望星宿的器件。
- 8.
浑仪释义: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也叫浑天仪。
- 9.
浑天体释义:指浑天仪。
- 10.
浑象释义:我国古代表示天象运转的仪器,相当于现代的天球仪。也叫浑天仪。
- 11.
燔柴释义:⒈古代祭天仪式。 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⒉烧火用的柴。
- 12.
玉仪释义:⒈浑天仪的别名。 ⒉美好的仪容。
- 13.
玉虬释义:⒈见“玉虬”。 ⒉亦作“玉虯”。传说中的虬龙。《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涘风余上征。”唐 温庭筠《奉天西佛寺》诗:“忆昔狂童犯顺年,玉虯閒暇出 甘泉。”严复《秋花次吕女士韵》:“修门日远 灵均 魂,玉虬飞鸟还相群。”⒊饰有玉勒的马。《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鏤象,六玉虯。”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六玉虯,谓驾六马,以玉饰其鑣勒,有似玉虯。”⒋比喻竹鞭。宋 朱熹《新笋》诗:“下有万玉虯,三冬卧寒土。”⒌浑天仪上的部件,形制如龙。《初学记》卷二五引 汉 张衡《漏水
- 14.
玉衡释义:⒈古代的测天仪器。 ⒉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⒊泛指北斗。⒋车辕头横木的美称。
- 15.
神御释义:⒈对帝王出行的美称。 《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御,幸也。”南朝 梁 江淹《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吉蠲为庆,神御方休。”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五:“神御既往,仙游斯藐。”⒉先朝帝王的肖像。御,谓御容。《宋史·礼志九》:“国家道观佛寺,并建别殿,奉安神御。”《宣和遗事》后集:“高宗 离 建康,幸 浙西,詔改 杭州 为 临安府,先令奉太庙 艺祖 以下九庙神御如 临安。”《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癸亥,奉迁
- 16.
祭天释义: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各少数民族也多有各不相同的祭天仪式。《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鲁 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何休 注:“郊者,所以祭天也。天子所祭,莫重于郊。”《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赞》:“本以 休屠 作金人为祭天主,故赐姓 金氏 云。”《仪礼·丧服》“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汉 郑玄 注:“及始祖之所由出,谓祭天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汉 世祭天於其上,名之为 皇天原。”《云南通志·爨蛮》:“民间皆祭天,为臺三阶以祷。”《中国民间故事选·人类迁徙记》:“举
- 17.
窥管释义:⒈管中窥物。比喻见识狭小。⒉古代浑天仪上观察星体用的管状器。
- 18.
絶代释义:⒈远古年代。⒉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更多解释远古年代。晋 郭璞《<尔雅>序》:“总絶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邢昺 疏:“絶代,犹远代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仰餘徽於千载,遵茂美於絶代。”唐 王勃《四分律宗记序》:“收絶代之精微,詰往圣之紕繆。”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南朝 宋 颜延之《请立浑天仪表》:“值大军旋斾,浑仪在路,肆观奇秘,絶代异宝。”唐 高适《画马篇》:“感兹絶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宋 辛弃疾《满江红》词:“照影溪梅,悵絶代、幽人独立。”清 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崑
- 19.
行度释义:⒈执法。 《管子·问》:“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毋失经常。’”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五》:“行度,行法度也。”⒉运行的度数。《春秋·隐公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晋 杜预 注:“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隋书·天文志上》:“马季长 创谓璣衡为浑天仪。郑玄 亦云:‘其转运者为璣,其持正者为衡,皆以玉为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璣衡视其行度,以观天意也。’”宋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臣寻推得王星自闰五月二十五日,近太阳行度。”清 周亮工《书影》卷
- 20.
记里鼓释义:⒈计数里程之鼓。《隋书·元巖传》:“ 巖 卒之后, 蜀王 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於天子。”⒉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参见“ 记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