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正 [dǎng zhèng]
1. 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3. 言论正直。
党正 引证解释
⒈ 周 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引《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周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
清 龚自珍 《对策》:“臣考 周 之三物六行,乡大夫、遂人掌之,而饮射读法,及教民祭祀之礼,及书其过恶,皆州长、党正主之。”
⒉ 言论正直。
引《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杨倞 注:“党与讜同,谓直言也。”
党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党释义:⒈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一党。 《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饗”毛 传“饗者乡人以徇”唐 孔颖达 疏:“此实党正饮酒正有一党之人。《传》言乡人者,以党正饮酒亦名乡饮酒故也。”按:《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郑玄 注:“族,百家;党,五百家。”⒉一派;同伙。《朱子语类》卷五四:“他也看那兄弟不过本是怕 武庚 叛,故遣 管蔡、霍叔 去监他,为其至亲可恃,不知他反去与 武庚 同作一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但是此计是他説出来的,不免要拉他做了一党,方才妥当。”⒊一个政党。毛泽东《蒋介石政
- 2.
党正释义:⒈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周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清龚自珍《对策》:“臣考周之三物六行,乡大夫、遂人掌之,而饮射读法,及教民祭祀之礼,及书其过恶,皆州长、党正主之。”⒉言论正直。《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杨倞注:“党与讜同,谓直言也。”
- 3.
再命释义:⒈即二命。 周 代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九命最高,一命最低。再命属第八个等级。天子之中士,公、侯、伯之大夫和子、男之卿都属再命。见《周礼·春官·典命》、《地官·党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 ﹞以再命命 先茅 之县赏 胥臣 曰:‘举 郤缺,子之功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叔孙昭子 以再命为卿。”⒉泛指低级官吏。清 龚自珍《明良论》一:“崇文门 以西,彰义门 以东,一日不再食者甚众,安知其无一命再命之家也?”参见“九命”。
- 4.
士君子释义:⒈周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⒉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⒊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⒋泛指读书人。
- 5.
校比释义:⒈调查户口、财物。 《周礼·地官·党正》:“以岁时涖校比。”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校比,族师职所谓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车輦,如今小案比。”《北史·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税轻少。臣所统 齐州,租粟纔可给俸。”⒉考核评定。《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 以为 唐 虞 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周 制冢宰之职,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
- 6.
蜡酺释义:年终祭祀后会饮。清 方苞《与徐司空蝶园书》:“《周官》:凡酒皆公造,民得饮酒,独党正族师岁时蜡酺耳。”
- 7.
赛社释义:旧俗。一年农事完毕后,陈酒食以祭田神,相与饮酒作乐。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赛神》:“岁十二月,索鬼神而祭祀,则党正以礼属民,而饮酒劳农而休息之,使之燕乐,是君之泽也。今赛社则其事尔。”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秋收已罢,赛社迎神。”清 黄景仁《车中杂诗》:“赛社闹鹅鸭,趁虚喧蝱蚊。”
- 8.
辽沈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国民党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4个师,48万余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首先歼灭了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锦州之敌。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大部投降。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立即回师,将从沈阳来援锦州之敌消灭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随后又乘胜解放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 9.
齿位释义:⒈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郑玄 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⒉排列的官位。明 赵南星《与吴复庵书》:“輒忘其齿位之卑,与明公剖心而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初,李思齐 与 察罕特穆尔 同起义师,齿位相等。”⒊年龄与官位。特指长寿与高位。唐 韦应物《送郗詹事》诗:“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唐 权德舆《唐故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