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编 [ér biān]
1. 儿编四川省宜宾市本土方言常用词,通常指“绝对是真的,不骗你”如果骗你就是你儿的意思。
儿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讬释义:同“不托”。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三》:“汤饼,唐 人谓之不託,今俗谓之餺飥。”
- 2.
倒文释义:⒈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 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总说·倒文》:“六经或倒其文,如《易》之‘西南得朋’、‘吉凶者失得之象’,类皆有之,唯《诗》为多,如‘中林’、‘中谷’、‘家室’、‘裳衣’、‘衡从’……不一而尽。”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倒文协韵例》:“古书多韵语,故倒文协韵者甚多。”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倒文成句例》:“昭 十三年《左传》:‘我之不共,鲁 故之以。’杜 注云:‘不共 晋 贡,以 鲁 故也。’愚 按:‘鲁 故之以’,犹言‘因 鲁 之故’,倒文成句也。”⒉因抄刊
- 3.
偏枯对释义: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如:“燕王 买骏骨,渭老 得熊羆。”“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前一联是以一物对二物,后一联是以二物对一物,故称偏枯对。详 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诗说·偏枯对》。
- 4.
儿编释义:儿编四川省宜宾市本土方言常用词,通常指“绝对是真的,不骗你”如果骗你就是你儿的意思。
- 5.
旄期释义:老年。 《礼记·射义》:“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陆德明 释文:“旄,本又作‘耄’,莫报反,八十、九十曰耄。期,本又作‘旗’,音其,如字,百年曰期颐。”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字异而义同》:“《书》云‘耄期’,《射义》作‘旄期’。”
- 6.
无禄释义:⒈犹不幸。《诗·小雅·正月》:“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朱熹 集传:“无禄,犹言不幸尔。”《左传·成公十三年》:“无禄,献公 即世。”杨伯峻 注:“无禄,今言不幸。”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总说·字训辨》:“不幸之谓无禄。《诗》曰:‘念我无禄。’”⒉犹不禄。古代称士之死。亦泛指死亡。《公羊传·隐公三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士曰不禄”汉 何休 注:“不禄,无禄也。”《尔雅·释诂下》:“崩、薨、无禄、卒……死也。”郝懿行 义疏:“《公羊·隐三年》注;‘不禄,无禄也。’……无禄,犹言无福,亦谓遭死丧也。”⒊没
- 7.
税亩释义:我国古代按土地面积向田主征税的赋税制度。《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税亩丘甲田赋》:“宣公 之初税亩,讥其始什二而税也。”明 刘基《初税亩蝝生饥大有年》:“税亩者公田之外,又履其餘亩而取之,是为什而取二矣。”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战争随时可以发生,公田也就随时有荒芜的危险,废除公田制改为按亩收税的税亩制,显然对领主有利。”
- 8.
究而言之释义:犹总而言之。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今士人尺牘中稱人之母曰‘壽堂’。蓋不知忌諱。案 陸士衡 挽歌云:‘壽堂延魑魅。’注曰:壽堂,祭祀處……又指丘塜爲壽堂。究而言之稱人之母者豈不背理傷義乎?”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
- 9.
絪冯释义:指车上的坐垫。《汉书·霍光传》:“广治第室,作乘舆輦,加画绣絪冯,黄金涂,韦絮荐轮。”颜师古 注:“如淳 曰:‘絪亦茵。’……茵,蓐也,以綉为茵冯而黄金涂舆輦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汉宣帝 地节 三年,绣絪冯。絪亦作茵。冯读曰凭。茵,蓐也,谓以綉为絪冯。”
- 10.
茓子释义:用高粱秆、芦苇等的儿编制的狭而长的粗席子,可以围起来囤粮食。也作踅子。
- 11.
质的释义:⒈箭靶。 《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杨倞 注:“质,射侯;的,正鵠也。”《淮南子·原道训》:“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高诱 注:“质的,射者之準执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正鹄》:“鵠高远而难中,故射者取以为质的焉。”⒉目标或准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清 钱谦益《刻<古史谈苑目录>后序》:“斯不亦史官之流裔,而稗官之质的乎?”
- 12.
随波逐流释义: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宋孙奕《履斋示儿编·乡原》:“随波逐流,佞伪驰聘,苟合求媚于世。”
- 13.
颇陵释义:即菠菜。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二》:“《艺苑雌黄》云:‘……蔬品有颇陵者,昔人自 颇陵国 将其子来,因以为名。’今俗乃从艸而为菠薐。”参见“ 菠菜 ”。
- 14.
饬蛊释义:治理坏事。语本《易·杂卦》:“蛊则飭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先甲先庚》:“言圣贤当事之蛊坏,必有飭蛊之道,既更新於其先,又丁寧於其后,则天下復归於治矣。”
- 15.
骈胁释义:⒈亦作“駢脇”。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 曹,曹共公 闻其駢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杜预 注:“駢胁,合干。”《史记·管蔡世家》:“共公 十六年,初,晋 公子 重耳 其亡过 曹,曹 君无礼,欲观其駢胁。”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駢者,并干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事同》:“晋文 駢脇,张仪 亦駢脇。”⒉肌肉健壮,不显肋骨。《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駢胁者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文选·左思<吴都赋>》:“袒裼徒博,拔距投石之部。猨臂駢胁,狂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