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sān jiǎ]
1. 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 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4. 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三甲 引证解释
⒈ 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参见“三壬”。
引《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
⒉ 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引《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
⒊ 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 中 日 之战, 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 日 俄 之战, 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 日 德 之战, 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
引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国语词典
三甲 [sān jiǎ]
⒈ 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所分的一甲、二甲、三甲等三个等级。
引《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八年,……进士始分三甲。」
三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甲释义:⒈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 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三壬”。⒉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
- 2.
下元释义:⒈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宋 洪迈《容斋三笔·上元张灯》:“太平兴国 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夕。”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月·安期》:“十五日下元之期,菴观寺院课经安期起,至次年正月廿五日,百日期满。”⒉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⒊中医指肾气。《黑籍冤魂》第二三回:“他自戒烟以后,有个下元虚的毛病。”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⒋道教称
- 3.
丘甲释义: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
- 4.
传胪释义:⒈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 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⒉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 5.
同进士释义:明清科举分为三甲。
- 6.
同进士出身释义: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 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 清 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明史·选举志二》:“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 7.
殿试释义:中国古代科举 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对贡士的考试。自唐武则天时开始施行。录取后称进 士。明清时发榜分三甲: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人数不定。
- 8.
琼林苑释义:⒈宋 皇家苑名。宋 乾德 二年置,在 汴京(今 河南省 开封市)城西。宋 政和 二年前,曾于此赐宴新进士。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琼林苑,乾德 中置,太平兴国 中,復凿 金明池 於苑北……岁以二月开,命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巳,车驾临幸毕,即闭。岁赐二府从官燕及进士闻喜燕,皆在其间。”《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九年﹞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 琼林苑。”⒉泛指京都宴请新进士之所。清 袁枚《琼林曲》:“几队霓裳行簇簇,琼林苑 里春波緑。”
- 9.
生犀释义:⒈活犀牛。 《汉书·王莽传上》:“越裳氏 重译献白雉,黄支 自三万里贡生犀。”《后汉书·章帝纪》:“元和 元年春正月,中山王 焉 来朝。日南 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李贤 注引 刘欣期《交州记》:“犀,其毛如豕,蹏有三甲,头如马,有三角,鼻上角短,额上、头上角长。”《旧唐书·南蛮传·诃陵国》:“十三年,遣使进僧祗女二人、鸚鵡、玳瑁及生犀等。”⒉以喻容貌丑陋者。《南史·恩倖传·陆验》:“验 容貌特丑,先是外国献生犀,其形甚陋,故閭里咸谓 验 为生犀。”⒊借指劲兵。唐 陆龟蒙《南征》诗:“遥知贼胆纵横破,绕
- 10.
留馆释义:清 制,进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应朝考,成绩优者到翰林院学习三年,称“庶吉士”。学习期满,举行“散馆”考试,优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职,原为二甲进士授编修,原为三甲进士授检讨,称为“留馆”。未留馆的,可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乡试三场,会试三场;取中之后,还要復试,又是殿试、朝考、留馆。诸君都是过来人,那一层门槛可以越得过。”参阅《清会典事例·翰林院·散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