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 [sān jiā]
1. 极言人户之少。
2. 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 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 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 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 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 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 指三皇。
10. 指夏、商、周。
三家 引证解释
⒈ 极言人户之少。
引《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⒉ 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引《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叔孙、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⒊ 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赵、魏。
引《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
《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并为战国。”
⒋ 指 汉 代传《诗》的 齐、鲁、韩 三派。
引《汉书·艺文志》:“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⒌ 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大夏侯、小夏侯 三派。
引《后汉书·刘陶传》:“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夏侯胜、欧阳和伯 也。”
⒍ 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公羊、穀梁 三派。
引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⒎ 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引《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⒏ 指三皇。
引《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⒐ 指 夏、商、周。参见“三代”。
引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殷、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
国语词典
三家 [sān jiā]
⒈ 春秋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公族。三国魏·何晏·集解:「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参见「三桓」条。
引《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⒉ 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
⒊ 三皇。参见「三皇」条。
引《后汉书·卷六〇上·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
⒋ 夏、商、周三代。
引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 著不同。」
⒌ 《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⒍ 三户人家。
引宋·陆游〈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三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达释义:⒈道路的总称。⒉方言。一起;一处。秧歌剧《大家好》第一场:“我是说丑圪旦家婆姨奸的跟狐子似的,咱跟她伙到一达,还能有咱的好处哩?”欧阳山《三家巷》三七:“咱们跟观音山是长在一达里的!”
- 2.
一閧市释义:极小之市。汉 扬雄《法言·学行》:“一閧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汪荣宝 义疏:“《文选·任彦昇<宣德皇后令>》李 注引《法言》作‘一巷之市’……一巷之市,市之至小者。”一本作“鬨”。清 赵翼《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三家之村一閧市,皆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尊。”
- 3.
七十二营释义:指 明 末参加 荥阳 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禎 ﹞八年正月大会於 滎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 及 迎祥、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 4.
三传释义:⒈传了三次。《左传·昭公三年》:“自 郤称 以别,三传矣。”杜预 注:“郤称,晋 大夫,始受 州,自是 州 与 温 别,至今传三家。”⒉指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唐 颜真卿《魏夫人仙坛碑》:“少读《老》、《庄》、三《传》、五经、百子,无不该览。”唐 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清 皮锡瑞《春秋通论》:“《公羊》兼传大义微言,《穀梁》不传微言,但传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故三《传》并行不废。”⒊多知古事之人。《
- 5.
三天释义:⒈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⒉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⒊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⒋泛指天空。⒌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 6.
三家店释义:指村镇小店。 元 张可久 《殿前欢·西溪道中》曲:“笑掀髯,西溪风景近新添,出门便是三家店。”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想你也梦不到翔龙飞凤五云楼,心则在鸣鷄吠犬三家店。”
- 7.
三家村释义:形容人烟稀少,地处偏僻的小乡村。宋陆游《村饮示邻曲》诗:“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 8.
三家诗释义:指 鲁、齐、韩 三家所传之《诗》。
- 9.
三家分晋释义: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 10.
中户释义:指中等资产的人家。 《宋史·高宗纪七》:“三月丁丑,雨雹。丁亥,蠲 江、浙、荆、湖 等路中户以下积年逋负。”明 唐顺之《谢赐银币表》:“载緋载緑,顿增中户三家之产。”清 张新标《派夫行》:“上户买脱中户随,寂寥穷巷悲何极。”
- 11.
二帝释义:⒈指 唐尧 与 虞舜。 《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唐 孔颖达 疏:“此 禹 能以文德教命布陈於四海,又能敬承 尧 舜,外布四海,内承二帝,言其道周备。”宋 范仲淹《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明 袁宏道《志别种山阁作》诗:“作用笑三家,功德卑二帝。”⒉指 晋怀帝 与 晋愍帝。《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帝失尊,山陵无所。”吕向 注:“二帝谓 愍 怀。怀帝 为 刘曜 所虏,愍帝 为 刘粲 所虏。”⒊指 宋徽宗 与 宋钦宗。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十一年十月》:“
- 12.
五际释义:汉 初《诗》有 齐 鲁 韩 三家。 《齐诗》学者 翼奉 说诗,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以推论政治变化,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汉书·翼奉传》:“《易》有阴阳,《诗》有五际。”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变改之政也。’”清 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説《诗》穷五际,布《易》得三爻。”参阅《诗·周南·关雎序》“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唐 孔颖达 疏、清 陈寿祺《左海经辨·诗有六情五际辨》、清 陈乔枞
- 13.
伏猎侍郎释义:指 唐 户部侍郎 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萧炅 读之曰:‘蒸尝伏猎。’炅 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挺之 戏问,炅 对如初。挺之 白 九龄 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昔 唐 省中有‘伏猎侍郎’,为 严挺之 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明 杨慎《丹铅总录·地理·胊忍辨》:“夫以二字之微,以 师古 许慎 杜祐 三家尚有误舛,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腊
- 14.
伟略释义:宏伟的谋略。明 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其讜言谹议,牖道天衷;伟略奇谋,指授羣帅者,鼎彝勒之,汗青书之,四方尚能道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自 建炎 绍兴 以后,出入中外二十年间,伟略英謨,已灿然具备於是集。”欧阳山《三家巷》八:“我看还是大家努力仕途,发抒伟略,凭着咱们的才干,掌握着政府的实权,把 中国 造成世界一等强国,恐怕容易得多。”
- 15.
住户释义:定居在某处的家庭或有单独户口的人:院子里有三家住户。
- 16.
信人释义:⒈诚实的人。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 问曰:‘乐正子 何人也?’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唐 房千里《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欧阳山《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⒉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
- 17.
值理释义:社会团体中轮流担任的理事。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国家如一村市,朝廷则村市之会馆,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会馆之值理也。”欧阳山《三家巷》三:“商会的值理们都非常震怒。”
- 18.
倾圮释义:倒塌。 《水浒传》第一○八回:“军士争先上桥,登时把桥挤踏得倾圮下来。”明 张居正《处士方田李公行状》:“道路桥梁倾圮,輒捐貲为修葺。”《清史稿·灾异志三》:“﹝ 乾隆 ﹞十三年四月初五日,清河 大风雨,民舍倾圮无数。”巴金《还魂草》:“另外的两三家被揭去了屋瓦,剩着半倾圮的木架子。”
- 19.
健笔释义: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南朝 陈 徐陵《让五兵尚书表》:“虽復 陈琳 健笔,未尽愚怀。”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宋 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马茂元《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姚鼐 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貌。”
- 20.
公摊释义:大家平均分摊(费用、资金等):电费由三家公摊。
三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达释义:⒈道路的总称。⒉方言。一起;一处。秧歌剧《大家好》第一场:“我是说丑圪旦家婆姨奸的跟狐子似的,咱跟她伙到一达,还能有咱的好处哩?”欧阳山《三家巷》三七:“咱们跟观音山是长在一达里的!”
- 2.
一閧市释义:极小之市。汉 扬雄《法言·学行》:“一閧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汪荣宝 义疏:“《文选·任彦昇<宣德皇后令>》李 注引《法言》作‘一巷之市’……一巷之市,市之至小者。”一本作“鬨”。清 赵翼《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三家之村一閧市,皆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尊。”
- 3.
七十二营释义:指 明 末参加 荥阳 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禎 ﹞八年正月大会於 滎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 及 迎祥、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 4.
三传释义:⒈传了三次。《左传·昭公三年》:“自 郤称 以别,三传矣。”杜预 注:“郤称,晋 大夫,始受 州,自是 州 与 温 别,至今传三家。”⒉指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唐 颜真卿《魏夫人仙坛碑》:“少读《老》、《庄》、三《传》、五经、百子,无不该览。”唐 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清 皮锡瑞《春秋通论》:“《公羊》兼传大义微言,《穀梁》不传微言,但传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故三《传》并行不废。”⒊多知古事之人。《
- 5.
三天释义:⒈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⒉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⒊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⒋泛指天空。⒌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 6.
三家店释义:指村镇小店。 元 张可久 《殿前欢·西溪道中》曲:“笑掀髯,西溪风景近新添,出门便是三家店。”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想你也梦不到翔龙飞凤五云楼,心则在鸣鷄吠犬三家店。”
- 7.
三家村释义:形容人烟稀少,地处偏僻的小乡村。宋陆游《村饮示邻曲》诗:“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 8.
三家诗释义:指 鲁、齐、韩 三家所传之《诗》。
- 9.
三家分晋释义: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 10.
中户释义:指中等资产的人家。 《宋史·高宗纪七》:“三月丁丑,雨雹。丁亥,蠲 江、浙、荆、湖 等路中户以下积年逋负。”明 唐顺之《谢赐银币表》:“载緋载緑,顿增中户三家之产。”清 张新标《派夫行》:“上户买脱中户随,寂寥穷巷悲何极。”
- 11.
二帝释义:⒈指 唐尧 与 虞舜。 《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唐 孔颖达 疏:“此 禹 能以文德教命布陈於四海,又能敬承 尧 舜,外布四海,内承二帝,言其道周备。”宋 范仲淹《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明 袁宏道《志别种山阁作》诗:“作用笑三家,功德卑二帝。”⒉指 晋怀帝 与 晋愍帝。《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帝失尊,山陵无所。”吕向 注:“二帝谓 愍 怀。怀帝 为 刘曜 所虏,愍帝 为 刘粲 所虏。”⒊指 宋徽宗 与 宋钦宗。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十一年十月》:“
- 12.
五际释义:汉 初《诗》有 齐 鲁 韩 三家。 《齐诗》学者 翼奉 说诗,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以推论政治变化,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汉书·翼奉传》:“《易》有阴阳,《诗》有五际。”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变改之政也。’”清 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説《诗》穷五际,布《易》得三爻。”参阅《诗·周南·关雎序》“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唐 孔颖达 疏、清 陈寿祺《左海经辨·诗有六情五际辨》、清 陈乔枞
- 13.
伏猎侍郎释义:指 唐 户部侍郎 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萧炅 读之曰:‘蒸尝伏猎。’炅 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挺之 戏问,炅 对如初。挺之 白 九龄 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昔 唐 省中有‘伏猎侍郎’,为 严挺之 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明 杨慎《丹铅总录·地理·胊忍辨》:“夫以二字之微,以 师古 许慎 杜祐 三家尚有误舛,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腊
- 14.
伟略释义:宏伟的谋略。明 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其讜言谹议,牖道天衷;伟略奇谋,指授羣帅者,鼎彝勒之,汗青书之,四方尚能道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自 建炎 绍兴 以后,出入中外二十年间,伟略英謨,已灿然具备於是集。”欧阳山《三家巷》八:“我看还是大家努力仕途,发抒伟略,凭着咱们的才干,掌握着政府的实权,把 中国 造成世界一等强国,恐怕容易得多。”
- 15.
住户释义:定居在某处的家庭或有单独户口的人:院子里有三家住户。
- 16.
信人释义:⒈诚实的人。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 问曰:‘乐正子 何人也?’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唐 房千里《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欧阳山《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⒉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
- 17.
值理释义:社会团体中轮流担任的理事。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国家如一村市,朝廷则村市之会馆,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会馆之值理也。”欧阳山《三家巷》三:“商会的值理们都非常震怒。”
- 18.
倾圮释义:倒塌。 《水浒传》第一○八回:“军士争先上桥,登时把桥挤踏得倾圮下来。”明 张居正《处士方田李公行状》:“道路桥梁倾圮,輒捐貲为修葺。”《清史稿·灾异志三》:“﹝ 乾隆 ﹞十三年四月初五日,清河 大风雨,民舍倾圮无数。”巴金《还魂草》:“另外的两三家被揭去了屋瓦,剩着半倾圮的木架子。”
- 19.
健笔释义: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南朝 陈 徐陵《让五兵尚书表》:“虽復 陈琳 健笔,未尽愚怀。”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宋 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马茂元《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姚鼐 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貌。”
- 20.
公摊释义:大家平均分摊(费用、资金等):电费由三家公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