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悬针 悬针的意思
xuánzhēn

悬针

简体悬针
繁体懸針
拼音xuán zhēn
注音ㄒㄩㄢˊ ㄓ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án,(1) 挂,吊在空中。【组词】: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组词】:悬断。悬案。悬而未决。(3) 距离远。【组词】:悬隔。悬殊。(4) 危险。【组词】:悬崖。悬乎(“乎”读轻声)。(5) 公开提示。【组词】:悬赏。

zhēn,(1)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组词】:针线。(2) 细长像针的东西。【组词】:时针。(3) 用针扎治病。【组词】:针灸。(4)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组词】:针头。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安静,寂静无声。

悬针的意思

悬针 [xuán zhēn]

1. 书法中称竖画的名词之一。凡竖画下端出锋的,其锋如针之悬,故称“悬针”

3. 蝌蚪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蝌蚪》。

悬针 引证解释

⒈ 书法中称竖画的名词之一。凡竖画下端出锋的,其锋如针之悬,故称“悬针”。

《隋书·经籍志一》:“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餘种之势,皆出於上六书,因事生变也。”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有悬针者, 汉 曹喜 所作,象针锋纤抽之势,以书五经篇目,取贯穿经指之义。”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悬针者,笔欲极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绳。若垂而復缩,谓之垂露。”

⒉ 蝌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蝌蚪》。


国语词典

悬针 [xuán zhēn]

⒈ 一种篆书。形状似针的锋芒,故称为「悬针」。据说为后汉章帝时曹喜所作。

⒉ 书法中竖画的写法。因竖画自上而下,端正笔直,下端出锋如针倒悬,故称为「悬针 」。

⒊ 蝌蚪的别名。参见「蝌蚪」条。


悬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垂露书释义:书体名。 相传 汉 曹喜 工篆隶,善悬针垂露之法,世称“垂露书”。
    • 2.
      悬针长竖释义:悬针为书法中称竖画的名词之一。
    • 3.
      拨镫法释义: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 4.
      鹄头释义:⒈书体名。南朝 梁 庾肩吾《<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清 赵翼《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⒉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宋 杨亿《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宋 王安石《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元 吕诚《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
    • 5.
      龙草书释义:即龙爪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龙草书、狼书、犬书、鸡书。”参见“ 龙爪书 ”。

悬针(xuanz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悬针是什么意思 悬针读音 怎么读 悬针,拼音是xuán zhēn,悬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悬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