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 [jiǔ hé]
1. 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泛指黄河。银河。
九河 引证解释
⒈ 禹 时 黄河 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 黄河 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
引《书·禹贡》:“九河既道。”
陆德明 释文引《尔雅·释水》:“九河:徒骇 一, 太史 二, 马颊 三, 覆釜 四, 胡苏 五, 简 六, 洁 七, 鉤盘 八, 鬲津 九。”
⒉ 泛指 黄河。
引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飜。”
明 何景明 《送李公从地官》诗:“乡路春行傍九河,帝京晴望五云多。”
⒊ 银河。
引《文选·<楚辞·九歌·少司命>》:“与汝游兮九河,衝飆起兮水扬波。”
吕延济 注:“九河,天河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侧身欲进叱於閽,帝赐九河湔涕痕。”
九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浍释义:指九河。
- 2.
渰没释义:淹没。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及次年结局,一水渰没,颗粒不收。”《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田间沟渠,势要之家阻当不得,开挑纵自流通,却行渰没隣田。”清 刘大櫆《送张闲中序》:“禹 疏九河,过家门而不入,而东南鉅野,无溃冒渰没之害者,七百七十餘年。”
- 3.
溃冒释义:冲决泛滥。 宋 苏轼《晁错论》:“昔 禹 之治水,凿 龙门、决 大河 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亦有溃冒衝突可畏之患。”清 刘大櫆《送张闲中序》:“禹 疏九河,过家门不入,而东南鉅野无溃冒渰没之患者,七百七十餘年。”
- 4.
辟违释义:⒈邪僻背理。《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慤,程役而不録,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⒉指行邪僻背理之事。《史记·五帝本纪》:“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 禹 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 5.
马颊河释义:古九河之一,今已湮,故道约在今 河北省 东光县 之北、泊头市 之南。 《书·禹贡》“九河既道”唐 孔颖达 疏:“马颊河 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 太史、马颊、覆釜 在 东光 之北,成平 之南。”元 范梈《春日次韵友生绝句》之一:“马颊河 阳近北辰,去来犹尔恨通津。”亦省称“马颊”。元 丁复《送杨友直赴刑部主事》诗:“边静 龙堆 月,河清 马颊 冰。”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禹 九河故道,今传其名,尚有存者。徒骇 在 沧州,太史 在 南皮县 之北,马颊 在 东光县 界。”
- 6.
马骝山释义:基本概述马骝山位于河北省海兴县,马骝山南望齐鲁,东临渤海,北倚京津距沧州大港20公里,位于海兴县城东5公里· 马骝山又名小山,形成于2--3万年第四纪晚期火山喷发·是九河下梢入海处及九河文化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