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莽壮 莽壮的意思
mǎngzhuàng

莽壮

简体莽壮
繁体莽壯
拼音mǎng zhuàng
注音ㄇㄤˇ ㄓㄨ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ng,(1) 草,密生的草。【组词】:莽原。草莽。(2) 广大,辽阔。【组词】:莽苍。莽莽(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3)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4) 粗鲁,冒失。【组词】:莽汉。莽撞。鲁莽。(5) 姓。

zhuàng,(1) 大,有力,强盛。【组词】: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2) 增加勇气和力量。【组词】:壮胆。壮行(xíng )。以壮声势。(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组词】:壮族。壮锦。壮歌。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身体强壮、精神豪勇。

莽壮的意思

莽壮 [mǎng zhuàng]

1. 卤莽。

3. 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

莽壮 引证解释

⒈ 卤莽。一本作“莽撞”。

《西游记》第四七回:“那 行者 本来性急, 八戒 生来粗鲁, 沙僧 却也莽壮,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着马,挑着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

⒉ 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諕他一个痴挣,諕得荆棘律的胆战心惊。”
丁玲 《母亲》一:“年纪轻轻,不老实,又不是爷们,学什么坏,趁着力气莽壮,落几个钱,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连家也不要。”


莽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红一字释义:传统戏中所用一字形的假须,红色。 黑色者称黑一字。均为上唇短髭,连鬓。带此须者,多为莽壮而不修边幅的角色,如《战宛城》中的 典韦。
    • 2.
      莽壮释义:⒈卤莽。《西游记》第四七回:“那 行者 本来性急,八戒 生来粗鲁,沙僧 却也莽壮,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着马,挑着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一本作“莽撞”。⒉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諕他一个痴挣,諕得荆棘律的胆战心惊。”丁玲《母亲》一:“年纪轻轻,不老实,又不是爷们,学什么坏,趁着力气莽壮,落几个钱,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连家也不要。”
    • 3.
      贫酸释义:⒈贫穷寒酸。 明 陈大声《斗鹌鹑·讥子弟》套曲:“赤紧的丽春园用不着莽壮,富乐院哭不的贫酸,鸣珂巷告不的消乏,也是你桩桩儿弄丑,件件儿为差。”⒉指贫穷寒酸的书生。明 叶宪祖《碧莲绣符》第三折:“年方及冠,忝儒流敢附 班生,困穷途愿比 冯驩,望君休得弃贫酸,书记勤劳事可完。”
    • 4.
      颠不剌释义:⒈亦作“颠不辣”。顶,最。指上等。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佛殿奇逢》:“首座,我颠不辣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庞儿罕见。”⒉风流。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凌景埏 校注:“颠,风流的意思。不剌,语助词。”元 马致远《青杏子·悟迷》套曲:“颠不剌的相知不綣他,被莽壮儿的哥哥截替了咱。”⒊颠狂;昏乱颠倒。明 汤显祖《邯郸记·死窜》:“颠不剌自裁刮。”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直弄

莽壮(mangzh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莽壮是什么意思 莽壮读音 怎么读 莽壮,拼音是mǎng zhuàng,莽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莽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