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职 [shòu zhí]
1. 授予官职。
授职 引证解释
⒈ 授予官职。
引《南齐书·武帝纪》:“各举所知,随才授职。”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却説 安公子 传臚下来,授职用了编修。”
章炳麟 《谢本师》:“昔 戴君 与 全绍衣 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
国语词典
授职 [shòu zhí]
⒈ 授予职位。
引《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随才授职。」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安公子传胪下来,授职用了编修。」
授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井络释义:⒈井宿区域。晋 左思《蜀都赋》:“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唐 孙樵《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惜秋《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彗星作作芒寒。”⒉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唐 李商隐《井络》诗:“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张索《拟李义山<井络>》诗:“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⒊泛指 蜀
- 2.
具修释义:⒈谓供置众物和打扫。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⒉齐备,完备。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 3.
听选释义:明 清 对已授职而等候选用者之称。
- 4.
宾贡释义:⒈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唐 皇甫曾《送裴秀才贡举》诗:“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至於郡国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职,何尝宾贡,亦不试练。”⒉指别国推举而来的贤者。《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贡士三等,王城曰土贡,郡邑曰乡贡,他国人曰宾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詔赐 高丽 宾贡进士 王彬、崔罕 等及第。”⒊归顺纳贡。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九夷八
- 5.
差补释义:授职,补缺。
- 6.
平除释义:⒈平定而根除之。 ⒉拜官授职。
- 7.
待次释义:⒈依照次序,不躐等。 《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杨倞 注:“不以官之次序,若 傅説 起版筑为相也。”⒉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宋 苏轼《试馆职策题》之三:“官冗之弊久矣,而近岁尤甚,文武之吏待次於都下者,几数千人。”⒊泛指候补者。《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初,大学置内舍生二百员,官为给食。至是待次盖百餘人。”
- 8.
恩寄释义:⒈指长上对下属的信任托付。⒉特指帝王的授职。
- 9.
签告释义:经检覆后发给的授职证书。告,告身。
- 10.
简授释义:铨叙授职。 晋 傅玄《晋宗庙歌·文皇帝登歌》:“柔远能邇,简授英贤。”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丙寅朔》:“有由侯伯等爵简授头二等公使者。”
- 11.
编检释义:⒈明 清 时指史馆中的编辑校订工作。 明 李东阳《贺鼎仪迁谕德得捡字》:“须知啟沃功,不独事编检。”⒉明 清 史馆中编修、检讨官的统称,属翰林院。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曝书亭集》有《恩赐禁中骑马》诗,是 康熙 朝编检入直,亦竟有朝马之赏也。”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庶吉士散馆》:“若留作编检,仅用浊醪豆腐而已。”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检。”
- 12.
署拜释义:谓授职拜官。
- 13.
职分田释义: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 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隋 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明 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职田”。唐 白居易《议百官职田策》:“臣伏以职
- 14.
节度使释义:古代官名。 唐睿宗时在边疆始设,玄宗后遍设国内。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初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元废。
- 15.
虚授释义:谓授职给德才不相称的人。
- 16.
诏除释义:诏命拜官授职。《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宋 刘攽《贺知府某侍读启》:“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组,治任戒道,怀謁诣辞。”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读书入中祕,父子被詔除。”
- 17.
进授释义:⒈为君王讲读授课。 ⒉进升而授职。
- 18.
除书释义:⒈拜官授职的文书。唐 韦应物《始治尚书郎别善福精舍》诗:“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宋 陆游《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领冲佑邻里来贺谢以长句》诗:“緑章封事彻虚皇,黄纸除书降野堂。”清 赵翼《擢授贵西兵备道》诗:“天上除书恩主眷,风前残烛老亲年。”⒉选任官员的花名册。宋 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 19.
除授释义:拜官授职。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况今圣政日明,朝纲日举,每命一官一职,人皆侧耳听之。则除授之间,深宜重慎。”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德宗 躬亲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君因赴试,流落京师,以后得第,除授 钱塘 县尹。”
- 20.
需次释义: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诗:“九江 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守默斋杂著》:“应祺 以监生得官,后需次 江西,尝署 吉南 赣宁 道。”参阅 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