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 [yīng yáng]
1. 威武貌。
2. 武事的代称。
3. 逞威;大展雄才。
5. 古代武官名号。三国魏曹操曾拜曹洪为“鹰扬校尉”。见《三国志·魏志·曹洪传》。隋炀帝时改骠骑将军为“鹰扬校尉”,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后又改为“鹰击郎将”)。见《隋书·百官志下》。
鹰扬 引证解释
⒈ 威武貌。
引《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⒉ 武事的代称。
引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⒊ 逞威;大展雄才。
引《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唐 胡曾 《鸿门》诗:“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⒋ 古代武官名号。参见“鹰扬府”。
引《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
国语词典
鹰扬 [yīng yáng]
⒈ 威武奋扬如鹰。
引《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元·杨载〈塞上曲〉:「中情无留滞,千载能鹰扬。」
⒉ 特出。比喻文名远播,如鹰之飞扬。
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
鹰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军头释义:⒈军官名。掌宿卫。唐 置,宋 沿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武德 元年,改鹰扬郎将曰军头,正四品下。”《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渊、建成 战小却,世民 与军头 临淄 段志玄 自 南原 引兵驰下,衝 老生 陈。”宋 王安石《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勤威冯鲁公神道碑》:“迁 天武军 都指挥使、封州 刺史,充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⒉方言。犹军队。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才是正式军头呢!要想打 日本,参加这个去。”孙犁《风云初记》四:“‘大嫂子,这是什么军头啊?’‘老红军。’妇女说。”
- 2.
官舍释义:⒈官署;衙门。 《汉书·何并传》:“﹝ 何并 ﹞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唐 岑参《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墻。”⒉官吏的住宅。《晋书·陶侃传》:“弘 以 侃 为 江 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 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宋史·孝宗纪一》:“﹝ 王夫人 ﹞以 建炎 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 秀州 青杉牐 之官舍。”清 曹寅《植夫下第见枉西轩兼怀次山》诗:“官舍渔村似,王郎 单舸来。”⒊专门接待来往官员的宾馆。《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3.
棋跱释义:同“棋峙”。 亦作“棊跱”。《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棊跱,豺狼望闕,克敌寧乱,未众不济。”晋 潘岳《关中诗》:“谁其继之,夏侯 卿士,惟 系 惟 处,列营棊跱。”《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
- 4.
相悖释义:相违背。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太公 之鹰扬,伯夷 之叩马,道并行而不相悖也。”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庸俗之见以为列强环伺,群志未孚,专制行之,犹恐不济,况啟纷议之端,来解散之象,不与救时之旨相悖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为了自己的前途,赖采成 壮着胆子说了这几句相悖的话。”
- 5.
英辟释义:⒈精辟。清 陈梦雷《李葆甫传》:“先生学根抵六经,而文章出入《史》《汉》,议论英闢,逈出人意表。”⒉明君;英主。明 顾璘《东郊田园诗》之四:“虎鬭尽英辟,鹰扬皆贵臣。”明 沉榜《宛署杂记·三婆》:“汉武、宋孝,又号称英辟。”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五日》:“然 罗马 文明之启,肇於 希腊,以其初英辟、名臣,大半自 希腊 来也。”
- 6.
虓阚释义:虎暴怒哮吼的样子。引申为勇猛强悍。语本《诗·大雅·常武》:“闞如虓虎。”《汉书·叙传上》:“曩者王涂芜秽,周 失其御,侯伯方轨,战国横騖,於是七雄虓闞,分裂诸夏,龙战而虎争。”《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晋 潘岳《马汧督诔》:“齐万虓闞,震惊台司。”明 吾丘瑞《运甓记·觖望招兵》:“当此天下汹汹,人情思乱,岂无鹰扬将佐藏形草泽之中,虓闞英雄伏跡戍囚之列,可与共图大业。”
- 7.
鹰击释义:⒈见“鹰击毛挚”。⒉古代武官名号。汉 赵破奴 曾为“鹰击司马”。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隋 大业 五年,改“鹰扬副郎将”为“鹰击郎将”。见《隋书·百官志下》。
- 8.
鹰扬释义:⒈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时维鹰扬。”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元 萨都剌《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清 孙枝蔚《苦雨杂诗》之四:“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⒉武事的代称。太平天囯 洪仁玕《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⒊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孔璋
- 9.
鹰扬宴释义:科举制度中,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文官重赋《鹿鸣》,重宴琼林者,屡见记载。武科虽亦有重赴鹰扬宴之典,而见之例案者,仅 嘉庆 十五年 陕西 巡抚奏 朝邑 武举 藺廷荐,係 乾隆 庚午中式,现在重遇庚午科,奏乞恩施。奉旨赏千总衔,重赴鹰扬筵宴。”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赐燕》。
- 10.
鹰扬府释义:隋 开皇 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二将军。 大业 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改骠骑将军为鹰扬郎将,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鹰击郎将),隶于各卫,统领府兵。唐 代改称折冲府,其主官改称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参阅《隋书·百官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