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荥阳 荥阳的意思
xíngyáng

荥阳

简体荥阳
繁体滎陽
拼音xíng yáng
注音ㄒㄧㄥˊ ㄧ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ng xíng,(1) 〔荥经〕地名,在中国四川省。(2) 〔荥瀯〕波浪回旋涌起的样子。

yáng,(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例句】: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组词】: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例句】: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组词】:阳春。(6) 外露的,明显的。【组词】:阳沟。阳奉阴违。(7) 凸出的。【组词】:阳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例句】: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9) 带正电的。【组词】:阳极。阳电。阳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组词】:阳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基本含义

荥阳是一个地名,指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的地方。

荥阳的意思

荥阳 [xíng yáng]

1. 县名,在河南。

[Xingyang county;]


荥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营释义:指 明 末参加 荥阳 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禎 ﹞八年正月大会於 滎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 及 迎祥、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 2.
      东亳释义:商汤 故都三 亳 之一。汉 郑玄 以为其故址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境;清 魏源 以为在今 河南省 商丘市 境。参见“三亳”。
    • 3.
      东虞释义:⒈古地名。 禹 即位后封 舜 子 商均 于 虞,古称 东虞,在今 河南省 商丘市 东 虞城县。《穆天子传》卷五:“东虞 曰 兔臺,西虞 曰 櫟丘。”⒉古地名。即 虎牢。本古 东虢国,春秋 时为 郑 邑,后名 成皋。在今 河南省 荥阳市 境内。《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狩猎于此,发现有虎,高奔戎 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 东虞,是为 虎牢”。郭璞 注:“因以名其地也,今 滎阳 成皋县 是。”
    • 4.
      五姓七族释义:唐朝初期的士族家族代表,五个姓氏,七个家族,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 5.
      伯高姓释义:伯高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今已不再,皆简改为单姓高氏,融入了高氏大家庭,但其有个特征,即族人皆以荥阳、齐郡、渤海为郡望。
    • 6.
      凡儿释义:普通孩子。 《南史·袁淑传》:“﹝ 袁淑 ﹞年数岁,伯父 湛 谓人曰:‘此非凡儿。’”唐 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公讳 儋,少依母家 陇西 李氏,举止异凡儿,其舅吏部侍郎 季卿,谓其必能再立 郑氏。”
    • 7.
      厄井释义:古井名。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氾水镇 东北 板渚津 南原上。相传 汉高祖 刘邦 与 项羽 战,败于 京索,逃入 蒲井,追兵至,见双鸠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因名 厄井。事见《初学记》卷七引 晋 戴延之《西征记》、《太平寰宇记》卷五二引《风俗通》。
    • 8.
      后子释义:⒈嫡嗣;长子。 《墨子·节葬下》:“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孙诒让 间诂:“孔广森 云:‘后子者,为父后之子,即长子也。《战国策》谓 齐 太子 申 为后子,《荀子》谓 丹朱 为 尧 后子,其义并同。’毕 云:‘后子,嗣子适也。’”唐 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始娶 范阳 卢氏 女,生 仁本、仁约、仁载,皆有文行。二季举进士,皆早死,仁本 为后子独存。”⒉后妻之子。明 李贽《四书评·孟子·万章上》:“盖虽惑於后妻后子之言,而天性之爱,至於死生之际,亦不泯灭也。”
    • 9.
      启手启足释义:语本《论语·泰伯》:“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 集注:“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 ”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启手足”。唐 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宋 苏轼《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
    • 10.
      夕阳楼释义:古迹名。 在 河南 荥阳。
    • 11.
      客水释义:不按汛期暴涨的河水。宋 苏舜钦《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太中祥符 八年夏四月,暴雨十日不絶,山谼客水钟於 河。”《宋史·河渠志一》:“黄河 随时涨落,水信有常,率以为準,非时暴涨,谓之‘客水’。”
    • 12.
      室妹释义:家妹。《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荥阳氏》:“某 滎阳 氏子,严君牧此州,未逾年,钟家祸。乃护丧归 洛,夜止此寺。继母赐冶葛花汤,并室妹同夕而毙。”
    • 13.
      广武释义:⒈古城名。 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隔涧相对。⒉指广武君李左车。
    • 14.
      忧毁释义:谓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北齐书·魏兰根传》:“遭父丧,庐於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於灭性。”唐 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先是,太夫人常寝疾,公衣不解带,髮不櫛者弥年,侍疾执丧,忧毁过礼。”
    • 15.
      成皋之战释义:也称楚汉成皋之战。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与项羽双方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间相持颇久。刘邦屡战屡败。后刘邦制定正面坚持、敌后扰乱、南北两翼牵制的作战方针,使楚军多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前203年汉军再次从正面反攻,乘楚军半渡汜水时,大破楚军,收复了成皋。
    • 16.
      捐馆舍释义:抛弃馆舍。 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唐 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宋 陆游《<吕居仁集>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清 恽敬《与来卿书》:“清如先生 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亦省作“捐馆”、“捐舍”。唐 颜真卿《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元祐 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纯仁 再入相。”明 张煌言《祭四叔父文》:“知叔父以
    • 17.
      敖仓释义:古代重要粮仓。秦设置。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地当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中原漕粮由此输往关中和北部地区。汉魏仍在此设仓。后泛称粮仓为敖仓。
    • 18.
      旋门释义:关名。汉灵帝 为防备 黄巾军 于 中平 初年所设八关之一。故址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汜水镇 西南。汉 班昭《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 旋门。”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开封府》:“旋门关,在县西南十里,即 旋门阪 …… 汉灵帝 时,河南 八关之一。”
    • 19.
      时物释义:⒈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 《易·繫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韩康伯 注:“物,事也。”⒉应时的作物。《后汉书·章帝纪》:“宜助萌阳,以育时物。”⒊应时的食物。《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吴录》:“﹝ 孟仁 ﹞每得时物,来以寄母。”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乐氏 至孝,凡遇时物,必遣女踰岭餽其姑。”⒋时节景物。唐 杜甫《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操纸终
    • 20.
      杯棬释义:亦作“杯圈”。 亦作“桮棬”。亦作“桮圈”。一种木质的饮器。《孟子·告子上》:“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焦循 正义引《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卢辩 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盖桮为总名,其未彫未饰时,名其质为棬,因而桮器之不彫不饰者,即通名为棬也。”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器械雕琢,财用之蠹也……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害亦多矣。”唐 元稹《献荥阳公诗》序:“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唐 刘禹锡《述病》:“视既分,则嚮时

荥阳(yingy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荥阳是什么意思 荥阳读音 怎么读 荥阳,拼音是xíng yáng,荥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荥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