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暵 [hàn hàn]
1. 亦作“旱熯”。
旱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旱熯”。不雨干热。
引《周礼·地官·舞师》:“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唐 柳宗元 《王京兆贺雨表三》:“伏惟皇帝陛下言为神化,动合天心,未成旱暵之虞,已积忧勤之虑。”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且慰旱熯人,偶与天雨会。”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旱暵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带上柳条,或扎成草龙,各处走去。”
旱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旱熯释义:见“旱暵”。
- 2.
暴炙释义:⒈谓日晒火烤。 《汉书·王吉传》:“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匽薄。”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其根既拔……必归於槁亡,遇病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即不尔,而旱暵之所暴炙,其萎黄雕敝,亦须时耳。”⒉比喻威慑或熏陶感化。《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宋 苏舜钦《送外弟王靖序》:“师监於后世,歷数千百年外,道其名,熇然可暴炙人。”
- 3.
皇舞释义:周 代所制定的六种小舞之一。舞者为少年,衣帽都饰以羽毛,手持五彩羽,色如凤凰,用於求雨或祭四方。《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 4.
舞师释义: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