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 [zhōng xiāo]
1. 中夜,半夜。
中宵 引证解释
⒈ 中夜,半夜。
引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屡兴,终食累叹。”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到海南岛度假》词:“应中宵起舞到鸡鸣,练腰脚。”
国语词典
中宵 [zhōng xiāo]
⒈ 半夜。
引《晋书·卷六二·祖逖传》:「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
《文选·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中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宵释义:中夜,半夜。晋 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唐 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屡兴,终食累叹。”清 龚自珍《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到海南岛度假》词:“应中宵起舞到鸡鸣,练腰脚。”
- 2.
乙夜释义:二更时候,约为夜间十时。《后汉书·百官志三》“左右丞”刘昭 注引 蔡质《汉仪》:“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鐘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旧唐书·李百药传》:“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羲 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清 赵翼《邸抄》诗之二:“由来乙夜观今古,总作旋枢布政优。”
- 3.
清霜释义:⒈寒霜;白霜。《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湛方生《吊鹤文》:“独中宵而增思,负清霜而夜鸣。”唐 聂夷中《赠农》诗:“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緑。”明 袁宏道《短歌燕中逢乐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堕地。”瞿秋白《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冻得儗儗的云色,映着半新不旧的赤旗,时时招拂。”⒉用以喻头发花白。金 元好问《征人怨》诗:“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满镜中。”杨朔《十月北京城》:“这些可敬的老艺人,到满头清霜的年龄,倒更懂得用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了。”
- 4.
狂慧释义:佛教语。谓散乱不定的浅慧。隋 智顗《观音经玄义记》卷上:“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然灯,摇颺摇颺,照物不了。”清 龚自珍《又忏心》诗:“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 5.
轩车释义:⒈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所乘。后亦泛指车。《庄子·让王》:“子贡 乘大马,中紺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 原宪。”《后汉书·刘盆子传》:“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直綦履,乘轩车大马。”唐 沉佺期《岭表逢寒食》诗:“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清 顾炎武《寄次耕》诗:“入 雒 乘轩车,中宵心有愠。”⒉即楼车。《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轒輼、轩车,敢问守州十二者奈何?”孙诒让 间诂:“此攻城轩车,未详其制。《左宣十五年传》云‘登诸楼车’,杜 注云‘车上望櫓’。此轩车疑即楼车。”参见“楼车”。
- 6.
遥念释义:⒈谓想得很远。晋 陶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中宵竚遥念,一盼周九天。”唐 曹松《秋日送方干游上元》诗:“后夜分遥念,诸峯霜露生。”⒉思念远处的人。鲁迅《书信集·致宋琳》:“我以环境,未能北归,遥念旧游之地与多年之友,时觉怅怅。”
- 7.
飞星释义:⒈流星。 《汉书·天文志》:“﹝ 阳朔 ﹞四年闰月庚午,飞星大如缶,出西南,入斗下。”唐 杜甫《中宵》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元 萨都剌《坐清风楼》诗:“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⒉指运气;命运。《西游补》第一回:“行者 道:‘……今日只是我的飞星好,不该受念咒之苦。’”⒊形容快速。《西游记》第三三回:“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英烈传》第十三回:“朱 兵火箭、火炮,飞星放去,便烧起来。”
- 8.
鸡鸣释义:⒈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南朝 宋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清 顾炎武《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鲁迅《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⒉《世说新语·赏誉》“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