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 [shǐ chén]
1. 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英[ envoy; ]
2. 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
例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水浒传》
英[ military officer; ]
使臣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参见“使臣房”。
引《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 秋公 园上。”
⒉ 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
引《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史记·张仪列传》:“﹝ 秦 ﹞愿以甲子合战,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
清 王韬 《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
⒊ 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
引《后汉书·张酺传》:“张酺 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
清 孙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国语词典
使臣 [shǐ chén]
⒈ 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引《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⒉ 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
引《水浒传·第八回》:「且说两个防送公人,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跟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
⒊ 宫廷的乐官。
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
使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2.
享礼释义:使臣向朝聘国君主进献礼物的仪式。
- 3.
人节释义:古代使臣所执的人形符节,用以表示身份的一种信物。
- 4.
休殆释义:松懈,怠惰。《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殆。”杜预 注:“休,解也。”
- 5.
传宣释义:⒈传达宣布。《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⒉指宣传。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⒊传令宣召。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宣和遗事》后集:“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⒋犹传扬。明 邵璨
- 6.
住坐释义:⒈居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堡中有佛舍,尼名 孙深意 的,在堡上住坐,以妖术惑众。”元 无名氏《度柳翠》楔子:“俺是这 抱鑑营街 积妓墙 下住坐。”⒉谓起居、生活。《前汉书平话》卷下:“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⒊驻守;驻扎。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二寨既於 元丰 五年废罢……见今无使臣兵马住坐。”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一:“今若开 永洛城 一带道路,其城寨之外必渐有人烟耕种,蕃部等更不敢当道住坐。”
- 7.
使官释义:⒈谓利用职权。《商君书·农战》:“今上论材能智慧而任之,则智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⒉使臣。三国 魏 曹操《善哉行》:“仲尼 之世,王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他生於六一七年,十三岁(六二九年)继位,十八岁(六三四年)遣使官到 唐朝 求婚。”
- 8.
例对释义:谓循例召臣下问对。《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虽復例对使臣,别延宰辅,既殊师锡,且异公言。”胡三省 注:“例对使臣,谓功臣节度及诸军使待制者,得随例以次对也。”
- 9.
信臣释义:⒈忠诚可靠之臣。 《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唐 柳宗元《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明 陈子龙《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郭 之将,朔方、陇右 之兵,而后可。”⒉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清 梅曾亮《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 10.
修聘释义:古代诸侯之间派遣使臣进行友好访问。
- 11.
假节释义:⒈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书·平帝纪》:“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⒉汉 末与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 入 长安,欲结 术 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 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 初,又加龙驤将军、假节、
- 12.
元侯释义:⒈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杜预 注:“元侯,牧伯。”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⒉指重臣大吏。唐 羊士谔《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唐 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 13.
光昭释义:⒈彰明显扬;发扬光大。 《左传·隐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清 蒋士铨《桂林霜·客窜》:“弟辈一面声明开府,一面奔赴京师,要使臣节光昭,交情完密。”⒉照耀。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之二:“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南朝 宋 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郭沫若《天才与教育》:“我国历史上的 春秋 战国 时代,那时候天下的纷乱恐不输于我们现在了,然而它在我们的学艺史上却成为一个光昭百世的黄金时代。”
- 14.
入朝释义:⒈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⒉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 15.
六德释义:⒈谓人的六种美德。 ⒉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⒊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⒋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 16.
军鼓释义:战鼓。《左传·昭公五年》:“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其为吉,孰大焉?”《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 者”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登 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作兹征鉞军鼓,陈之于东阶。”
- 17.
冯怒释义:盛怒;大怒。《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 吴 知所备矣。”杜预 注:“冯,盛也。”《楚辞·天问》:“康回 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新唐书·苏安恒传》:“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济其心;能进天下之善,故除其恶。不然,则神鬼冯怒,阴阳纷舛。”
- 18.
决胜战车释义:宋 代的一种战车。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宗泽 復上疏言……臣又製造决胜战车一千二百两,每两用五十有五人,一卒使车,八人推车,二人扶轮,六人执牌,辅二十人执长枪,随牌辅车十有八人,执神臂弓弩,随枪射远,小使臣两员,专干辨閲习车事,每十车差大使臣一员,总领为一队。”
- 19.
凤举释义:⒈比喻使臣奉诏出使远方。⒉飘然高举。⒊犹言进身,仕途显达。⒋形容舞态优美。
- 20.
凤凰使释义:使臣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