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保荐 保荐的意思
bǎojiàn

保荐

简体保荐
繁体保薦
拼音bǎo jiàn
注音ㄅㄠˇ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ǎo,(1)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组词】: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2)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组词】:保持。保洁。保质。保墒。(3) 负责。【组词】:保证。保荐。保修。保险。确保。担保。(4)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5) 旧称佣工。【例句】:酒保(酒店服务人员)。佣保。(6) 姓。

jiàn,(1) 推举,介绍。【组词】:推荐。举荐。荐擢。(2) 频仍,屡次。【例句】:荐仍(一再)。荐饥(连年饥荒)。荐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荐臻(接连来到)。(3) 进献,祭献。【例句】:荐羞(进献肴馔)。荐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献)。荐胙(供献鬼神的肉)。(4) 草。【例句】:“麋鹿食荐”。(5) 草席,垫子。【组词】:草荐。棕荐。

基本含义

指为他人担保或推荐,为其出头或提供支持。

保荐的意思

保荐 [bǎo jiàn]

1. 负责推荐;保举。

[recommend and guarantee;]

保荐 引证解释

⒈ 保举推荐。 《新五代史·杂传十二·王峻》:“峻 多发书诸镇,求为保荐。居数日,诸镇皆驰骑上 峻 书。

太祖 大骇。”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刘玄德 ﹞设宴管待来使。使曰:‘君侯得此恩命,实 曹将军 于帝前保荐之力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重经学》:“上特下詔,命大臣保荐经术之士,輦至都下,课其学之醇疵。”


国语词典

保荐 [bǎo jiàn]

⒈ 保举推荐。《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吾侯得此恩命,实曹将军于帝前保荐之力也。」也作「保荐」。

《新五代史·卷五〇·杂传·王峻传》:「峻多发书诸证,求为保荐。」


保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申释义:保荐申报。
    • 2.
      保荐释义:负责推荐(人):保荐贤能。
    • 3.
      保荐人释义:是二板市场的一种特有的证券公司。这种证券公司即保荐人既是担保人,又是推荐人。
    • 4.
      保送释义:由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等保荐去学习:保送上了大学。
    • 5.
      官绅释义:官吏和绅士。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学租》:“所谓学租及先贤祠堂书院等地,皆官绅损俸貲所购。”《花月痕》第五一回:“这日 痴珠、丹旐 啟行,一路俱是官绅及 小珠 同年,祖送祭席,自 玉华宫 起,排有数里。”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凡银行所用之人,皆由公举,不得私荐,责成官绅及诸股董各就所知,保荐才能廉洁之士。”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上海 的官绅为 太炎 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
    • 6.
      密保释义:秘密保荐。 清 代京外大臣保荐特殊人材请求破格录用的,一般交军机处存记,不交吏部审议,故称密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所以得了保举与及补缺,都首先要化部费。那查例案最是混帐的事:你打点得到的,他便引这条例;打点不到,他又引那条例,哪里有一定的呢?至於明保、密保的折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7.
      年力释义:年龄与精力。南朝 宋 范晔《乐游应诏诗》:“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頽侵。”南朝 陈 徐陵《为王仪同致仕表》:“虚名靡实,世官非才,年力方强,不能辞退。”清 薛福成《保荐使才疏》:“以上三员,年力均富。”
    • 8.
      琛賮释义:献贡的财货。《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辫髮之渠,非逃则附;卉服之长,琛賮继入。”唐 欧阳詹《石韫玉赋》:“我 唐 文 武 建元,成 康 绍胤,获 王母 之玉琯,致 淮 夷 之琛賮。”宋 王禹偁《上许殿丞论榷酒书》:“且 钱氏 据十三郡,垂百餘年,以琛賮为名,而肆烦苛之政,邀勤王之誉,而残民自奉者久矣。”清 薛福成《保荐使才疏》:“数十年来,瀛环诸国,舟车相达,琛賮相输,始而通商,继而传教。”
    • 9.
      私觌官释义:指 唐 代出使外国的朝臣所保荐的州县官员。
    • 10.
      经济特科释义:清 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特设的一种科举考试科目。由内外大臣荐举通晓时务者,以策论试时事。《清史稿·选举志四》:“庚子,京师搆乱,乘舆播迁。两宫怵於时局阽危,亟思破格求才,以资治理。二十七年,皇太后詔举经济特科,命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有志虑忠纯、规模閎远、学问淹通、洞达 中 外时务者,悉心延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南亭亭长 为 李宝嘉,字 伯元 ……尝被荐应经济特科,不赴,时以为高。”
    • 11.
      讼事释义:诉讼之事,讼案。明 海瑞《赠定安博莫君署澄邑事膺保荐序》:“夫 澄,讼事独多於他方,无实之词最小民之情所难平者。”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便民房者,乃为讼事之人而设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这边的讼事消息,一天紧似一天。”
    • 12.
      道府释义:清 时道一级地方政府,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清史稿·世祖纪一》:“兵兴以来,地荒民逃,流离无告。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业,六年之后,方议徵租。各州县以招民劝耕之多寡、道府以责成催督之勤惰为殿最。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易宗夔《新世说·假谲》:“未几 杨 巡抚 广东,即保荐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两司。”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御史辗转一二十年,亦不过得道府而去。”

保荐(bao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保荐是什么意思 保荐读音 怎么读 保荐,拼音是bǎo jiàn,保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保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