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史臣 史臣的意思
shǐchén

史臣

简体史臣
繁体
拼音shǐ chén
注音ㄕˇ ㄔ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chén,(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组词】:臣僚。臣子。臣服。君臣。(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例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组词】:臣仆。臣虏。

基本含义

指历史上有才能有功绩的臣子。

史臣的意思

史臣 [shǐ chén]

1. 史官。

史臣 引证解释

⒈ 史官。参见“史官”。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序》:“亦命史臣 班固 而为之誄。”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筐篋。”
清 孙枝蔚 《人日示小子》诗:“既蒙天子奬,便入史臣注。”


史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蝉翼爲重,千钧爲轻释义:轻重倒置。 比喻是非混淆,善恶不明。《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史臣美 澹(魏澹)而讥 邵(邢邵)者,岂所谓通鉴乎!语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其斯之谓矣。”秦牧《漫记端木蕻良》:“在那段是非混淆、腥风血雨、‘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日子里,某些老一辈革命家、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受到的摧残和凌辱是骇人听闻的。”
    • 2.
      乖失释义:⒈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刘湛,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⒉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悟 纤微乖失,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 3.
      人听释义:⒈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 4.
      史笔释义:⒈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宋 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清 昭槤《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⒉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明 宋濂《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⒊指执史笔之人,史官。唐 韩愈《石君墓志铭》:“故
    • 5.
      守文释义:本谓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 文王 之体,守 文王 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司马贞 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晋 陆机《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 唐 史臣称 崇 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兴也。”宋 王安石《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汉文
    • 6.
      定远侯释义:东汉 班超 的封号。班超 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远侯。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唐 王昌龄《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唐 王维《送平淡然判官》诗:“不识 阳关 路,新从 定远侯。”唐 罗隐《送秦州从事》诗:“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 定远侯。”
    • 7.
      汾阳考释义:典故名,典出《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列传·史臣曰〉。
    • 8.
      王子表释义:《汉书》有《王子侯表》。 借指记载帝王宗室之史册。唐 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二:“发挥《王子表》,不愧史臣词。”仇兆鳌 注:“《王子表》,李 为宗室也。”宋 赵蕃《秋怀》诗之五:“他年《王子表》,今日古人求。”
    • 9.
      筑岩钓渭释义:傅说 初隐于 傅岩,为胥靡版筑以供食,后为 殷高宗 贤相。吕尚 钓于 渭 滨,后为 周文王 师。后因以“築巖釣渭”指贤士隐居待时。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爲築 巖 釣 渭,亦過矣哉!”一本作“築岩釣渭”。
    • 10.
      絓漏释义:同“掛漏”。犹遗漏。语本 唐 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两中乡试》:“余再三繙閲,始得之,其他絓漏必尚多也。”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隋书二·经籍志二》:“然史臣自言於旧録之外,更有附入,则有附有否,难辞絓漏之咎矣。”
    • 11.
      纠核释义:谓举发查验罪行。 《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泰山 司宪御史臣 宋珪,为纠覈事:臣闻设职建官,本阴阳之通制;操觚执翰,实臣子之当为。”
    • 12.
      纠覈释义:谓举发查验罪行。 《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泰山 司宪御史臣 宋珪,为纠覈事:臣闻设职建官,本阴阳之通制;操觚执翰,实臣子之当为。”
    • 13.
      致罚释义:⒈施加惩罚。 《书·多士》:“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左传·定公四年》:“天诱其衷,致罚於 楚,而君又窜之。”《晋书·慕容暐载记》:“史臣曰:……象龚致罚,昭大训於 姚 典。”⒉过分的惩罚。《管子·君臣下》:“致赏则匱,致罚则虐。”尹知章 注:“罚而无节则虐。”
    • 14.
      蛇螫断腕释义:喻小害能坏大事。清 钱谦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斷腕,蟻穴壞隄,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歎者也。”
    • 15.
      螭头笔释义:指史臣入值记事。
    • 16.
      表载释义:犹记载。 宋 程大昌《演繁露·太祖右文》:“建隆 二年二月,谓近臣曰:‘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近臣皆莫对。史臣 李沆 表载此事,罪当时之臣不能将顺也。”
    • 17.
      钓渭释义:指 周 吕尚 垂钓于 渭水 遇 文王 事。唐 韩愈《叉鱼》诗:“如 棠 名既误,钓 渭 日徒消。”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曰:“《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 年老渔钓,周西伯 出猎,遇於 渭 之阳。’”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为筑巖钓 渭,亦过矣哉。”参见“钓川”。

史臣(shic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史臣是什么意思 史臣读音 怎么读 史臣,拼音是shǐ chén,史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史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