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鼓 [léi gǔ]
1. 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 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 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 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 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 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8. 指雷,雷声。
雷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雷皷”。亦作“靁鼓”。
⒉ 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引《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郑玄 注:“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
《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孤竹之管, 云和 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
《文选·张衡<东京赋>》:“雷鼓鼝鼝,六变既毕。”
薛综 注:“雷鼓,八面鼓。”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雷皷八面,龙旂九斿。”
⒊ 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引《元史·礼乐志二》:“雷鼓二,制如鼓而小,鞔以马革,持其柄播之,旁耳自击,郊祀用之。”
⒋ 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引《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杨倞 注:“雷鼓,大鼓,声如雷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⒌ 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引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⒍ 挂在 会稽 城门上的鼓。参见“雷门”。
引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挥洒剡藤成五色,鏗鍧雷鼓有餘音。”
⒎ 指雷,雷声。按, 屏翳,雷神名。
引《管子·内业》:“不言之声,疾於雷鼓;心气之形,明於日月。”
《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李善 注:“混混庉庉,波浪之声也。 《越絶书》:‘ 越王 勾践 曰:浩浩之水,声音若雷霆。’”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
明 夏完淳 《观涛》:“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⒏ 亦作“雷皷”。亦作“靁鼓”。擂鼓,打鼓。雷,通“擂”。
引三国 魏 曹操 《船战令》:“雷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什伍皆就船。”
国语词典
雷鼓 [léi gǔ]
⒈ 八面鼓。一种古代祭神时所用的大鼓。
引《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
《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⒉ 雷声。
引《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雷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鼓释义: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 2.
孤竹释义:⒈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嶧阳 孤桐。”汉 班固《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汉 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唐 杨炯《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⒉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嶧阳 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 3.
朱丝释义:⒈红色的丝绳。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 伐 齐,将济 河,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而祷。”《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今假众乐之言,以文饰其帝国主义,是犹借兼士之名,以文饰其兼併主义,墨 孟 有知,必縈以朱丝,攻以雷鼓无疑也。”⒉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唐 刘禹锡《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闕一不成曲。”清 唐孙华《种树》诗:“珍材伐琴瑟,清音发朱丝。”⒊借指琴瑟。唐 元孚《送李四校书》诗:“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宋 苏轼《渚宫》诗
- 4.
灵鞉释义:即灵鼗。 《宋书·乐志一》:“以桴击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鞉。鼓及鞉之八面者曰雷鼓、雷鞉。六面者曰灵鼓、灵鞉。四面者曰路鼓、路鞉。”参见“灵鼗”。
- 5.
灵鼗释义:⒈手摇的小鼓。⒉靈鞉:即灵鼗。《宋书·乐志一》:“以桴击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鞉。鼓及鞉之八面者曰雷鼓、雷鞉。六面者曰灵鼓、灵鞉。四面者曰路鼓、路鞉。”参见“灵鼗”。
- 6.
砰磕释义:⒈亦作“砰礚”。 象声词。疾雷声。《文选·扬雄<羽猎赋>》:“鳧鷖振鷺,上下砰礚,声若雷霆。”李善 注:“言鸟飞上下,翅翼之声若雷霆也。”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而人君撞千石之鐘,伐雷霆之鼓,砰磕嘈巘,惊魂荡心。”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须臾,穹窿砰磕,雷鼓之旨,忽復震骇,声如辟歷。观者莫不倾悚。”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须臾,穹窿砰磕,写雷鼓之音。”⒉象声词。水流激荡声。元 贡师泰《河决》诗:“今年 黄河 决,长堤没深渊……怒声恣砰磕,悍气仍洄漩。”清 魏源《中
- 7.
累囚释义:⒈被拘囚的人。累,通“縲”。明 陈子龙《灵曜之什》之六:“乃清岸狱,乃释累囚。”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遇敌无所宽假,而於累囚之苦,有同情焉。”⒉纍囚:被拘囚的人。《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纍囚,以成其好。”《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 东淫雨,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宋 司马光《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诗:“雷鼓千通破大幽,天开狱钥纵纍囚。”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其次不以纍囚衅器,使服力役,於是有廝养隶圉。”
- 8.
纍囚释义:被拘囚的人。《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纍囚,以成其好。”《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 东淫雨,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宋 司马光《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诗:“雷鼓千通破大幽,天开狱钥纵纍囚。”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其次不以纍囚衅器,使服力役,於是有廝养隶圉。”
- 9.
金鼓释义: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杨伯峻 注:“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南朝 梁 沉约《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宋 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明 何景明《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
- 10.
长平释义:⒈古城名。 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县 西北。战国 时 秦 白起 曾大败 赵 赵括,坑杀 赵 降卒四十馀万于此。《史记·赵世家》:“七年,廉颇 免而 赵括 代将。秦 人围 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餘万皆阬之。王悔不听 赵豹 之计,故有 长平 之祸焉。”唐 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诗:“武安君 何在,长平 事已空。”唐 李白《繫寻阳上崔相涣》诗之三:“邯郸 四十万,同日陷 长平。”⒉阪名。上有宫观。汉 扬雄《甘泉赋》:“登 长平 兮雷鼓礚,天声起兮勇士厉。”⒊指 汉 名将 卫青。因出击 匈奴,屡建功勋,官
- 11.
雄雄释义:⒈威势盛大貌;旺盛貌。 《楚辞·大招》:“雄雄赫赫,天德明只。”朱熹 集注:“雄雄,威势盛也。”唐 权德舆《建除诗》:“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引 明 汤显祖《边市歌》:“中兴 汉水 天飞龙,天街月气何雄雄?”⒉众多貌。《尔雅·释训》“薨薨,众也”唐 陆德明 释文:“薨薨,顾舍人 本作雄雄。”明 汤显祖《紫钗记·雄番窃霸》:“横行 崑崙 岭西,片片雪花吹铁甲;直透 赤滨河 北,雄雄星宿立鑌刀。”⒊形容声音宏大。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雄雄洪鐘砰隐天,雷鼓霆击警大千。”前蜀
- 12.
雷皷释义:见“雷鼓”。
- 13.
雷鼓释义:⒈亦作“雷皷”。亦作“靁鼓”。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⒉小鼓。犹今之拨浪鼓。⒊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⒋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⒌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⒍指雷,雷声。⒎亦作“雷皷”。亦作“靁鼓”。擂鼓,打鼓。雷,通“擂”。
- 14.
雷鼗释义:亦作“靁鼗”。即雷鼓。
- 15.
鞞鼓释义:⒈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⒉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⒊借指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