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主 内主的意思
nèizhǔ

内主

简体内主
繁体內主
拼音nèi zhǔ
注音ㄋㄟˋ ㄓ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基本含义

指内部掌握主动权,拥有决策权和支配权。

内主的意思

内主 [nèi zhǔ]

1. 古称诸侯的夫人。

2. 指皇后。

4. 身处于内,而与外部相呼应者。

内主 引证解释

⒈ 古称诸侯的夫人。

《左传·昭公三年》:“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
杨伯峻 注:“正夫人为内官之主,故云内主。”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君内主尚虚,臣前与 齐侯 原有婚媾之约,事不容缓。”

⒉ 指皇后。

《北史·后妃传上·魏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

⒊ 身处于内,而与外部相呼应者。

《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若公为内主,方同 国子 之勋,余以定家,得免 臧孙 之嘆,岂不功名富贵共保无疆!”
《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忠贤 故騃无他长,其党日夜教之, 客氏 为内主,群兇煽虐,以是毒痡海内。”


国语词典

内主 [nèi zhǔ]

⒈ 古称诸侯的夫人。

《左传·昭公三年》:「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群臣实受其贶。」
《东周列国志·第五〇回》:「君内主尚虚,臣前与齐侯原有始媾之约,事不容缓。」

⒉ 皇后。

《北史·卷一三·后妃传·魏孝文废皇后冯氏传》:「昭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

⒊ 内应,暗中传递消息给外人的人。

《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各兴义兵,同盟讨卓,而伍琼、周珌阴为内主。」


内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主释义:⒈古称诸侯的夫人。《左传·昭公三年》:“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杨伯峻 注:“正夫人为内官之主,故云内主。”《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君内主尚虚,臣前与 齐侯 原有婚媾之约,事不容缓。”⒉指皇后。《北史·后妃传上·魏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⒊身处于内,而与外部相呼应者。《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若公为内主,方同 国子 之勋,余以定家,得免 臧孙 之嘆,岂不功名富贵共保无疆!”
    • 2.
      内帘释义: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明史·选举志二》:“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岂但房官,是内帘的都带人进去的。”
    • 3.
      外主释义:谓在外之主事者。《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 之子也,有宠於 僖,有 鲍叔牙、宾须无、隰朋 以为辅佐,有 莒 卫 以为外主,有 国 高 以为内主。”杜预 注:“齐 桓 出奔 莒 卫,有舅氏之助。”
    • 4.
      宠嘉释义:荣耀华美。 《左传·昭公三年》:“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其自 唐叔 以下,实宠嘉之。”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莱公 贬 海康 以死。仁宗 即位,赐諡‘忠愍’,命知制誥 丁度 为词曰……再罹遐謫,遂及云亡,终悲零露之归,徒軫幽泉之痛。间虽洊伸澄雪,追賁宠嘉,而誄功易名,尚闕恩礼。沉谋秘书,沦於疑论,逝者莫愬,朕甚閔之。”
    • 5.
      帘官释义: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 6.
      当须释义:必须。《左传·昭公十三年》“有人无主,二也”晋 杜预 注:“虽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晋书·甘卓传》:“答问损益,当须博通古今,明达政体,必求诸坟索,乃堪其举。”《百喻经·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
    • 7.
      正头释义:⒈明 时廊房内主持收纳钱钞的人。明 沉榜《宛署杂记·廊头》:“本县每季轮委佐领官一员,总领其事;选之廊房内住民之有力者一人,僉为正头。计应纳钱钞,敛银收买本色,径解内府天财库交纳,以备宴赏支用。以其为廊房钱钞之头也,故曰廊头。”⒉旧时女子把头发挽束在头顶上,以示成人。此种发式称为正头。《海上花列传》第四三回:“浣芳 梳的两隻丫角,比 丽娟 正头,终究容易。”《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再歇两年,金凤 梳仔个正头。”⒊犹正式的。《红楼梦》第四六回:“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赵树理《李家庄的
    • 8.
      独乐寺释义:辽代佛教建筑。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在今天津蓟县。现存有山门及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寺内主体建筑 观音阁平面为矩形,立面外观为两层,上部为单檐歇山顶。阁内有11尊观音像。独乐寺以其主体建筑的 木结构方式及其良好抗震性而著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
      要必释义:大体总是;总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佟客》:“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严复《<法意>按语》:“若夫 欧 美 诸邦,虽治制不同,实皆有一国之民,为不祧之内主。故其为政也,智慧虽浅,要必以一国为量,而作计动及百年。”大我《新社会之理论》一:“夫社会之演新改良,必非一原因得而导之爆裂也,要必有远因、近因、正因、负因,杂沓奔赴其中。”
    • 10.
      谮搆释义:亦作“潜构”。谗间诬陷。《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会 全寄、杨竺 等阿附 鲁王 霸,与 和 分争,阴相譖搆,胤 坐收下狱。”《魏书·皇后传·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
    • 11.
      谮构释义:亦作“潜构”。谗间诬陷。《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会 全寄、杨竺 等阿附 鲁王 霸,与 和 分争,阴相譖搆,胤 坐收下狱。”《魏书·皇后传·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
    • 12.
      高国释义:⒈春秋 时 齐国 高 氏和 国 氏的并称。均世袭上卿。《左传·成公十六年》:“齐 声孟子 通 侨如,使立於 高 国 之间。”《史记·楚世家》:“齐桓,卫姬 之子也,有宠於 釐公。有 鲍叔牙、宾须无、隰朋 以为辅,有 莒 卫 以为外主,有 高 国 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⒉借指世家望族。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与夫必娶 高 国,求婚 王 谢,何其远哉!”

内主(neiz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内主是什么意思 内主读音 怎么读 内主,拼音是nèi zhǔ,内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