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智识 智识的意思
zhìshí

智识

简体智识
繁体智識
拼音zhì shí
注音ㄓˋ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聪明,见识。【组词】: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①考虑问题周到、严密;②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基本含义

智慧和知识

智识的意思

智识 [zhì shí]

1. 犹智力,识见。知识。

智识 引证解释

⒈ 犹智力,识见。

《韩非子·解老》:“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周书·齐炀王宪传》:“此儿智识不凡,当成重器。”
《明史·张祐传》:“祐 身长八尺,智识絶人。”

⒉ 知识。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医术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学和解剖学智识的。”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以特定之时间,授以语法上系统的智识。”


国语词典

智识 [zhì shí]

⒈ 智慧才识。

《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

⒉ 善友。

《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智识。」


智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命释义:⒈周代 官爵的第七级,赐国侯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郑玄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贾公彦 疏:“此 后郑 先郑 所云,皆据典命而言。以其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即七命,是侯伯之国者也。”⒉借指封疆大吏。《明史·蔡子英传》:“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⒊犹言七名。《史记·天官书》:“兔七命,曰小正、辰星、
    • 2.
      五识释义:⒈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⒉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唐元晓《起信论疏》卷上。
    • 3.
      圣王释义:⒈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之言盈天下。”唐 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舜、禹、汤、文、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鲁迅《花边文学·知了世界》:“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燧人氏,神农氏。”⒉
    • 4.
      开广释义:⒈开拓,扩展。 《后汉书·樊宏传》:“至乃开广田土三百餘顷。”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八:“某年来多病,读书之外,无所用心,藏书不多,不足开广智识。”⒉开阔宽广。《北齐书·神武帝纪上》:“门巷开广,堂宇崇丽。”
    • 5.
      战叫释义:战斗的叫喊。鲁迅《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
    • 6.
      智识阶级释义:指知识分子阶层。孙中山《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俄 之反革命派,为官僚与智识阶级。”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劳工神圣,理想的天国,不在于智识阶级的笔下,而在于劳工阶级实际生活上的精进。”鲁迅《<花边文学>序言》:“一直到了今年下半年,这才看见了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的请愿和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
    • 7.
      浅昧释义:浅陋愚昧。唐 戴叔伦《抚州对事后》诗:“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某等智识浅昧,未烛于理。”
    • 8.
      生徒释义:⒈学生;门徒。《后汉书·马融传》:“﹝ 融 ﹞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宋 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金 元好问《<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⒉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 9.
      积惯释义:积久惯熟。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五·遴捕役》:“宜于久充多年积惯老成之中,择其精健有智识者另拔为一班。”
    • 10.
      腹蟹目虾释义:《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 注:“《南越志》:‘璅蛣,长寸餘,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榆荚,合体共生,俱为蛣取食。’又曰:‘海岸间颇有水母......正白,濛濛如沫,生物有智识,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以“腹蟹目虾”比喻自己没有独立主张而一味依附他人。
    • 11.
      茂彦释义:晋 李毅,字 茂彦,淹通有智识,与以清尚见称的 李重 同为 王戎 所选,任吏部郎,各得其所。后因以“茂彦”指代优异之士。
    • 12.
      识窟释义:智识之窟藏处。
    • 13.
      身名释义:⒈身体和名誉。《列子·说符》:“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⒉声誉;名望。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身名竟谁辩,图史终磨灭。”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身名便慵墯,日高犹睡緑窗中。”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智识也长了,见闻也广了,学问也高了,身名是一日一日的进步了。”
    • 14.
      阎罗殿释义:佛教称 阎王 审理鬼魂的殿堂。 鲁迅《热风·智识即罪恶》:“我刚想:阴府里的道理真奇怪……却又被羊角一叉,跌出阎罗殿去了。”叶紫《火》三:“﹝ 云普叔 ﹞二三十年来没有得过大病,这一次总算是到阎罗殿上打了一次转身。”
    • 15.
      龙顔释义:⒈谓眉骨圆起。《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晋 潘岳《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唐 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鲁迅《热风·智识即罪恶》:“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⒉借指帝王。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 伯乐,则千载无一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南朝 梁 沉约《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
    • 16.
      龙颜释义:⒈谓眉骨圆起。《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晋 潘岳《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唐 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鲁迅《热风·智识即罪恶》:“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⒉借指帝王。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 伯乐,则千载无一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南朝 梁 沉约《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

智识(z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智识是什么意思 智识读音 怎么读 智识,拼音是zhì shí,智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智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