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伊拉 伊拉的意思

伊拉

简体伊拉
繁体
拼音yī lā
注音ㄧ ㄌ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彼,他,她。【组词】: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2) 文言助词。【组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3) 姓。

lā lá lǎ là,(1) 牵,扯,拽。【组词】: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组词】:拉货。(3) 使延长。【组词】:拉延。拉伸。(4) 排泄粪便。【组词】:拉屎。(5) 联络。【组词】:拉拢。拉帮结伙。(6) 摧折。【组词】:摧枯拉朽。(7) 带领转移。【例句】:把部队拉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组词】:拉小提琴。(9) 抚养子女。【组词】:拉扯。(10) 帮助。【例句】:他有困难,拉他一把。(1) 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例句】:手上拉了一个口子。(2) 闲谈。【组词】:拉话。拉家常。

基本含义

指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特点、气质与伊人相似。

伊拉的意思

伊拉 [yī lā]

1. 方言。他们。

伊拉 引证解释

⒈ 方言。他们。

茅盾 《故乡杂记·内河小火轮》:“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 上海,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伊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河流域释义:狭义指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之间的地方。 希腊语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在今伊拉克)。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古代在这里曾建立过巴比伦、亚述等奴隶制王国。广义指上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区。
    • 2.
      中东释义:泛指欧、亚、非三洲连接地区。欧洲人称离西欧较远的东方地区为中东,较近的为近东。近东和中东没有明确的界线。包括伊朗、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国。
    • 3.
      亚述学释义:两河之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和叙利亚东北部地区)语言、文字、社会和历史的学科。
    • 4.
      什叶派释义: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逊尼派对立。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也有信徒。
    • 5.
      伊儿汗国释义: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 6.
      兵队释义:军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查 江苏 仅 徐州 驻扎兵队。”鲁迅《二心集·“友邦惊诧”论》:“日本 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 辽 吉。”茅盾《故乡杂记》第二:“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 上海,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 7.
      巴格达释义:伊拉克首都。位于该国中部。人口535万(1995年)。亚洲古城之一,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东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市南郊有巴比伦城遗址,其中的空中花园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 8.
      撒哈拉姓释义:撒拉哈,亦称萨拉赫,古波斯语Sarahdim的译音,出自古伊拉克地名,即今伊拉克撒拉哈丁省,亦即著名的复兴社会党魁首萨达姆·侯赛因的故乡。
    • 9.
      条支释义:⒈亦作“条枝”。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⒉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
    • 10.
      波斯人释义:也称“伊朗人”。伊朗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和伊拉克等国。约2100万人(1985年)。讲波斯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部分从事石油和毛、棉纺织工业。
    • 11.
      海湾国家释义:指波斯湾(简称“海湾”)沿岸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 12.
      聚焦坦克释义:核子科技使得伊拉克能制造出使用浓缩铀动力的聚焦坦克。
    • 13.
      西亚释义:指亚洲西南部,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等国家和地区。也叫西南亚。
    • 14.
      评赏释义:品评赏鉴。明 陈继儒《岩栖幽事》:“三月茶笋初肥,梅花未困,九月蓴鱸正美,秫酒新香,胜客晴牕,出古人法书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事。”《新观察》1983年第19期:“伊拉克 的有关部门领导看了样品,十分满意,还将其中的十件样品专送总统评赏。”
    • 15.
      阿拉伯河释义:⒈千米,河口宽约。 ⒉米,水深。⒊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界河。沿河多沼泽,并有大油田。
    • 16.
      阿拉伯语释义: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使用人数1亿多,有丰富悠久的文献,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 17.
      阿拉伯国家释义:国民中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索马里、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等国。

伊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河流域释义:狭义指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之间的地方。 希腊语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在今伊拉克)。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古代在这里曾建立过巴比伦、亚述等奴隶制王国。广义指上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区。
    • 2.
      中东释义:泛指欧、亚、非三洲连接地区。欧洲人称离西欧较远的东方地区为中东,较近的为近东。近东和中东没有明确的界线。包括伊朗、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国。
    • 3.
      亚述学释义:两河之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和叙利亚东北部地区)语言、文字、社会和历史的学科。
    • 4.
      什叶派释义: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逊尼派对立。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也有信徒。
    • 5.
      伊儿汗国释义: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 6.
      兵队释义:军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查 江苏 仅 徐州 驻扎兵队。”鲁迅《二心集·“友邦惊诧”论》:“日本 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 辽 吉。”茅盾《故乡杂记》第二:“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 上海,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 7.
      巴格达释义:伊拉克首都。位于该国中部。人口535万(1995年)。亚洲古城之一,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东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市南郊有巴比伦城遗址,其中的空中花园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 8.
      撒哈拉姓释义:撒拉哈,亦称萨拉赫,古波斯语Sarahdim的译音,出自古伊拉克地名,即今伊拉克撒拉哈丁省,亦即著名的复兴社会党魁首萨达姆·侯赛因的故乡。
    • 9.
      条支释义:⒈亦作“条枝”。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⒉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
    • 10.
      波斯人释义:也称“伊朗人”。伊朗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和伊拉克等国。约2100万人(1985年)。讲波斯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部分从事石油和毛、棉纺织工业。
    • 11.
      海湾国家释义:指波斯湾(简称“海湾”)沿岸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 12.
      聚焦坦克释义:核子科技使得伊拉克能制造出使用浓缩铀动力的聚焦坦克。
    • 13.
      西亚释义:指亚洲西南部,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等国家和地区。也叫西南亚。
    • 14.
      评赏释义:品评赏鉴。明 陈继儒《岩栖幽事》:“三月茶笋初肥,梅花未困,九月蓴鱸正美,秫酒新香,胜客晴牕,出古人法书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事。”《新观察》1983年第19期:“伊拉克 的有关部门领导看了样品,十分满意,还将其中的十件样品专送总统评赏。”
    • 15.
      阿拉伯河释义:⒈千米,河口宽约。 ⒉米,水深。⒊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界河。沿河多沼泽,并有大油田。
    • 16.
      阿拉伯语释义: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使用人数1亿多,有丰富悠久的文献,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 17.
      阿拉伯国家释义:国民中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索马里、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等国。

伊拉造句

1.一度喜欢在房间自得其乐的伊拉克政要们也未能幸免。

2.尽避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可喜可贺,但它还是不得人心。

3.美国政府兴师动众地开始对伊拉克实行所谓军事制裁。

4.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国际公愤,组成联军兴师问罪。

5.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6.报告还指出伊拉克军队的表现差强人意但还应继续努力。

7.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单极时代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8.战后的伊拉克到处疮痍满目。

9.伊拉克国内再次被最近一次的暴力事件弄得鸡犬不宁。

10.伊拉克的资本家对科威特的石油资源,早已垂涎欲滴。

11.情报还指出伊拉克的军队表现有所进步但仍差强人意。

12.海湾战争似乎平息了,不料风云突变,美国又开始轰炸伊拉克。

伊拉(yil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伊拉是什么意思 伊拉读音 怎么读 伊拉,拼音是yī lā,伊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伊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