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誊写 誊写的意思
téngxiě

誊写

简体誊写
繁体謄寫
拼音téng xiě
注音ㄊㄥˊ ㄒㄧㄝ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éng, ◎ 转录;抄写。【组词】:誊写。誊清。

xiě,(1) 用笔作字。【组词】:写字。写作。编写。(2) 描摹,叙述。【组词】:写生。写实。写照(①画人物的形象;②描写刻画)。轻描淡写。

基本含义

指抄写、抄录。

誊写的意思

誊写 [téng xiě]

1. 抄写。

[copy out; transcribe;]

誊写 引证解释

⒈ 照底稿抄写。

《宋史·选举志一》:“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说文·言部》“誊” 清 段玉裁 注:“今人犹谓誊写。”
《红楼梦》第三七回:“寳玉 又见 寳釵 已誊写出来,因説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一寸了!我纔有了四句。’”
蒋元卿 《校雠学史》第五章九:“宋 刻本,率由善书之士,誊写上板。”


国语词典

誊写 [téng xiě]

⒈ 誊清抄写。

《红楼梦·第三七回》:「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
《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那知这位王太史的时务,是要本子誊写下来的。」

誊录 抄写 钞写 缮写


誊写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书写释义:写:书写标语。 书写工具。
    • 2.
      抄写释义:照着原文写下来:抄写员。抄写课文。
    • 3.
      缮写释义:誊写;抄写:缮写书稿。
    • 4.
      誊录释义:誊写;过录:誊录文稿。
    • 5.
      钞写释义:抄写。 照录原文。《渌水亭杂识》卷一引 元 张仲举 诗:“朱黄堆案墨满砚,钞写况有能书孙。”陈垣《史讳举例·避讳所用的方法三》:“比见钞写古典……或缺其点画,或随便改换。”王西彦《鱼鬼》二:“我还要向你述说第二个故事,钞写第二次童年的记忆。”

誊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稿释义:著作的底稿:誊写书稿。
    • 2.
      刻写释义:把蜡纸铺在誊写钢版上用铁笔书写:刻写蜡纸。
    • 3.
      原纸释义:用来制造各种加工纸的原料纸。质地根据加工要求而不同,如钢纸原纸要求结构松软,吸收液体性能好;誊写蜡纸原纸要求纸质柔韧,纤维细长。
    • 4.
      孔版印刷释义:油墨透过印版的孔洞或网眼印到纸张、织物、皮革等材料的平面或曲面上的印刷方法。印版的图文由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孔洞或网眼组成。有誊写版印刷、打字蜡纸印刷及丝网印刷等。
    • 5.
      封弥释义: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 此法始于 唐 武后 时,至 宋 景德 祥符 间已成定制,沿用到 清 末科举废除之时。《宋史·选举志一》:“景德 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 唐室 故事,兼採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
    • 6.
      小胥释义:⒈古代官名。乐官之属。⒉旧时官府中的低级官员。⒊犹钞胥。旧时专任誊写的小吏,或称被雇用的抄写者。
    • 7.
      浄本释义:谓誊写清楚的定本。
    • 8.
      清本释义:指校正誊写或付印的文稿本。
    • 9.
      照録释义:谓不作改变、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
    • 10.
      硃卷释义:⒈明 清 科举制度,乡、会试卷考生用墨笔书写叫墨卷;然后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不书姓名,只编号码,使阅卷者不能辨认笔迹,叫做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鼠拖卷》:“嘉靖 庚子科,第八十三名举人 颜芳,其硃卷已为房考抹掷案下矣。倐而又在案上,再掷去。已又復襍於所取卷中。”《明史·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録者用硃,谓之硃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解卷》:“顺治 二年定,乡试填榜拆号之日,将硃墨卷并黏。硃卷大书姓名,墨卷大书名数。”⒉特指中式朱卷文章。《
    • 11.
      缮写释义:誊写;抄写:缮写书稿。
    • 12.
      缮録释义:誊写。
    • 13.
      誊写版释义:简便的印刷版,旧时用毛笔蘸药水在特制的纸上写成,现在一般把蜡纸铺在誊写钢板上用铁笔刻成。
    • 14.
      誊真释义:谓用楷书誊写。
    • 15.
      誊写释义:照底稿抄写:誊写笔记。
    • 16.
      誊录释义:誊写;过录:誊录文稿。
    • 17.
      誊抄释义:犹誊写。
    • 18.
      誊清释义:誊写清楚。
    • 19.
      誊黄释义:旧时皇帝下的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叫誊黄。
    • 20.
      迻书释义:⒈誊写。⒉译写。

誊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稿释义:著作的底稿:誊写书稿。
    • 2.
      刻写释义:把蜡纸铺在誊写钢版上用铁笔书写:刻写蜡纸。
    • 3.
      原纸释义:用来制造各种加工纸的原料纸。质地根据加工要求而不同,如钢纸原纸要求结构松软,吸收液体性能好;誊写蜡纸原纸要求纸质柔韧,纤维细长。
    • 4.
      孔版印刷释义:油墨透过印版的孔洞或网眼印到纸张、织物、皮革等材料的平面或曲面上的印刷方法。印版的图文由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孔洞或网眼组成。有誊写版印刷、打字蜡纸印刷及丝网印刷等。
    • 5.
      封弥释义: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 此法始于 唐 武后 时,至 宋 景德 祥符 间已成定制,沿用到 清 末科举废除之时。《宋史·选举志一》:“景德 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 唐室 故事,兼採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
    • 6.
      小胥释义:⒈古代官名。乐官之属。⒉旧时官府中的低级官员。⒊犹钞胥。旧时专任誊写的小吏,或称被雇用的抄写者。
    • 7.
      浄本释义:谓誊写清楚的定本。
    • 8.
      清本释义:指校正誊写或付印的文稿本。
    • 9.
      照録释义:谓不作改变、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
    • 10.
      硃卷释义:⒈明 清 科举制度,乡、会试卷考生用墨笔书写叫墨卷;然后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不书姓名,只编号码,使阅卷者不能辨认笔迹,叫做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鼠拖卷》:“嘉靖 庚子科,第八十三名举人 颜芳,其硃卷已为房考抹掷案下矣。倐而又在案上,再掷去。已又復襍於所取卷中。”《明史·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録者用硃,谓之硃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解卷》:“顺治 二年定,乡试填榜拆号之日,将硃墨卷并黏。硃卷大书姓名,墨卷大书名数。”⒉特指中式朱卷文章。《
    • 11.
      缮写释义:誊写;抄写:缮写书稿。
    • 12.
      缮録释义:誊写。
    • 13.
      誊写版释义:简便的印刷版,旧时用毛笔蘸药水在特制的纸上写成,现在一般把蜡纸铺在誊写钢板上用铁笔刻成。
    • 14.
      誊真释义:谓用楷书誊写。
    • 15.
      誊写释义:照底稿抄写:誊写笔记。
    • 16.
      誊录释义:誊写;过录:誊录文稿。
    • 17.
      誊抄释义:犹誊写。
    • 18.
      誊清释义:誊写清楚。
    • 19.
      誊黄释义:旧时皇帝下的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叫誊黄。
    • 20.
      迻书释义:⒈誊写。⒉译写。

誊写造句

1.每次作文,他都能做到打好底稿,字斟句酌,仔细修改,最后再誊写清楚。

2.我作文时,总是先打好草稿,然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

3.文章写出来了,不过还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4.写完了作业,我就帮助爸爸誊写文稿。

誊写是什么意思 誊写读音 怎么读 誊写,拼音是téng xiě,誊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誊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