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雅 [biàn yǎ]
1. 《诗经》中《小雅》、《大雅》的部分内容,与“正雅”相对,一般是指反映周政衰乱的作品。引申指有真实内容而具讽世作用的作品。
变雅 引证解释
⒈ 《诗经》中《小雅》、《大雅》的部分内容,与“正雅”相对,一般是指反映 周 政衰乱的作品。
引《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诗·小大雅谱》:“《大雅·民劳》、《小雅·六月》之后,皆谓之变雅。”
孔颖达 疏:“《劳民》、《六月》之后,其诗皆王道衰乃作,非制礼所用,故谓之变雅也。”
⒉ 引申指有真实内容而具讽世作用的作品。参见“正雅”。
引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为诗者,復相倣傚,力或不足,则至於颠倒语言,重复首尾……亦自谓为 元和 诗体,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於 稹。”
国语词典
变雅 [biàn yǎ]
⒈ 《诗经·小雅》自六月至何草不黄,〈大雅〉民劳至召旻,皆为周朝中衰后乱世所产生的作品,故称为「变雅」。与治世所产生的正雅相对。
变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偭越释义:犹背离。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精言之,则格律绳尺,体裁严谨,划然无可偭越。”
- 2.
变正释义:指衰乱时的变风变雅和治平时的正风正雅。
- 3.
寒琼释义:清凉的美玉。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振大 汉 之天声,拾寒琼于幽草。”
- 4.
幽草释义:幽深地方的草丛。 《诗·小雅·何草不黄》:“有芃者狐,率彼幽草。”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要以极夫雅变,归譣民风;振大 汉 之天声,拾寒琼於幽草。”
- 5.
成周释义:⒈古地名。即 西周 的 东都 洛邑。故址据传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郊。《书·洛诰》:“召公 既相宅,周公 往营 成周。”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阳 者,周公 营下都以迁 殷 顽民,是为 成周。”⒉借指 周公 辅 成王 的兴盛时代。汉 扬雄《解嘲》:“有建 娄敬 之策於 成周 之世,则繆矣。”唐 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一顾 成周 力有餘,白云闲钓五溪鱼。”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夫《关雎》始《风》,《清庙》始《颂》,《鹿鸣》始《小雅》,《文王》始《大雅》,拨乱返正,而多士翕化,思进进善,而
- 6.
搏激释义:猛烈冲击。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贵州 普 定卫 有二水:一曰 滚塘寨,一曰 闹蛙池,相近前后。吴 人从军至此,夜闻水声搏激。”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然上下五千年,纵横廿四史……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於近三十年者,不见夫潮流搏激乎?”
- 7.
文狱释义:指文字狱。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虽文狱屡构,而斯道弥光。”
- 8.
方语释义:即方言。明 王世贞《曲藻》:“造语。谓可作者:乐府语、经史语……不可作者:俗语、蛮语、嗑语、市语、方语。”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寒暑异夫凔燠,而四时以判;胡越异夫清浊,而方语以殊。”参见“方言”。
- 9.
欧墨释义:即 欧 美。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欲采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马和《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词》:“文明开发真吾事,欧 墨 新潮尽向东。”参见“欧美”。
- 10.
正变释义:指《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
- 11.
正雅释义:《诗》中正《小雅》、正《大雅》的统称。与变雅相对。据《小大雅谱》载:自《鹿鸣》至《菁菁者莪》为正小雅,自《文王》至《凫鹥》为正大雅;大雅《民劳》、小雅《六月》之后,皆谓之变雅。故大雅十八篇、小雅十六篇为正雅。
- 12.
洞瞩释义:明察。 《明史·谭纶王崇古等传赞》:“书疏往復,洞瞩机要。”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洞瞩幽隐,评隲文明。弗与妄惑者同其是非。”
- 13.
物类释义:⒈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⒉物的同类,同类。汉 东方朔《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清 黄景仁《啼乌仁》:“明知无益
- 14.
竽滥释义:犹滥竽。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参见“滥竽”。
- 15.
简末释义:指文牍书简末幅。为题跋落款的地方。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书问山中,乞题简末。”
- 16.
羣流释义:⒈诸河流。⒉犹同辈。更多解释诸河流。晋 郭璞《江赋》:“网络羣流,商榷涓澮。”犹同辈。宋 姚铉《<唐文粹>序》:“惟 韩吏部 超卓羣流,独高遂古。”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
- 17.
群流释义:⒈诸河流。 晋 郭璞《江赋》:“网络羣流,商榷涓澮。”⒉犹同辈。宋 姚铉《<唐文粹>序》:“惟 韩吏部 超卓羣流,独高遂古。”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
- 18.
覰觎释义:亦作“覷覦”。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清 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无学》:“功名富贵,未到手时,望之如在天上,一得手后,亦不过尔尔。然从此便生出无数波折,无数覷覦。”清 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贪恋,便生覷覦之心,变雅而为俗矣。”
- 19.
詄荡释义:⒈见“詄荡荡”。 ⒉横逸豪放。清 袁昶《赠龚生记异》诗:“詄荡名家子,胡为穷海边。”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高子 诗才詄荡,常对酒当歌,咳唾成珠玉。”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汉 世《郊祀》、《房中》之乐,有三言、七言者,其辞閎丽詄荡,不本《雅》《颂》。”
- 20.
謡诵释义:歌诵。 南朝 梁 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其可以垂轨范,著謡诵者,迄於兹辰。”宋 陆游《贺王提刑启》:“方揽澄清之轡,已腾謡诵之声。”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惟诗之为道,泛论之,则謳歌謡诵,义类广博,浩乎靡所涯涘;精言之,则格律绳尺,体裁谨严,划然无可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