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取 [qiú qǔ]
1. 索要;索取。
3. 寻求选取。
求取 引证解释
⒈ 索要;索取。
引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求取不廉、好夺无足者,谓之淹旷达节。”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君去为官,不必清俭,只消恣意求取,自不妨得。”
清 刘大櫆 《井田》:“国中安得无尽之閒田,随其时之求取,尽人而给之?”
⒉ 寻求选取。
引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吴兴许采五研》:“自为儿时,已有研癖,所藏具四方名品,几至百枚,犹求取不已。”
国语词典
求取 [qiú qǔ]
⒈ 索求争取。
引《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䯄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
例如:「求取功名」。
求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斛凉州释义:斛:古代量器,1斛=5斗,1石=2斛。用一斛酒换了个凉州刺史。形容以贿赂手段求取官职。
- 2.
上下交征释义:交:互相;征:求取。上上下下互相争夺私利。
- 3.
临财不苟释义: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 4.
临财苟得释义:面对钱财随便求取,见利忘义。
- 5.
乞火释义:⒈求取火种。⒉《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於曹相国。”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 6.
借救释义:求取救援。
- 7.
剖蚌求珠释义: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8.
剖蚌得珠释义: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同“剖蚌求珠”。
- 9.
化城释义:⒈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南朝 宋 谢灵运《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唐 朱子奢《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清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閲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⒉指幻境。元 张仲深《送全上人》诗:
- 10.
取名释义:⒈起名字。⒉求取名声。
- 11.
取经释义: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僧人曾到印度了解佛经的原义,求取佛经原本,故名。今引申为向先进人物、单位或地区吸取经验。
- 12.
吊名释义:钓名,求取名声。
- 13.
媒衒释义:谓求取进身。《魏书·逸士传·李谧》:“前 河南 尹黄门侍郎 甄琛 内赞近机,朝野倾目。于时亲识有求官者,答云:‘赵郡 李謐,耽学守道,不闷于时,常欲致言,但未有次耳。诸君何为轻自媒衒?’”唐 司空图《自诫》诗:“媒衒士所耻,慈俭道所尊。”《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近又闻监门卫长史 侯祥 等,明自媒衒,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
- 14.
孤进释义:⒈特别求取上进,谓非常出色。⒉指成就突出、特别出色的人。
- 15.
寒进释义:谓出身寒微的求取功名者。
- 16.
封侯万里释义:在边疆立功以求取功名。
- 17.
市名释义:求取名声。唐 李翱《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自陈所为不足述,假令如百姓言,乃刺吏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郑王直谏》:“郑王 之疏即继之,气亦甚壮,但贡諛于先,而切諫于后,似乎市名钓奇。”清 钱谦益《吏部主事周顺昌授承德郎制》:“破藩篱厓岸之私,虚能鉴物;絶弓剑苞苴之问,廉非市名。”
- 18.
市爱释义:谓求取别人怜爱。明 沉德符《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古人云:‘妇人以泣市爱,小人以泣售奸。’诚然哉!”《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
- 19.
市誉释义:求取名誉。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积功以市誉,不恤民之急。”《战国策·齐策四》“鲁仲连 谓 孟尝”宋 鲍彪 注:“孟尝君 之门,高者如 冯驩、魏子,能免难市誉而已。”
- 20.
干乞释义:乞求,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