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 [shī xíng]
1. 执行,实施。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英[execute; carry out;]
施行 引证解释
⒈ 行动。
引《墨子·明鬼下》:“虽有深谿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见有鬼神视之。”
《文子·上德》:“雷之动也万物啟,雨之润也万物解,大人施行有似於此。阴阳之动有常节,大人之动不极物。”
⒉ 实行;执行。
引《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世说新语·政事》“冲 乃粗下意”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初, 文帝 命 荀勗、贾充、裴秀 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咨 郑冲 然后施行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其论钟律、历法尤极精辨,而丧乱之世,不见施行,惜哉!”
⒊ 指进行。
引杨朔 《木棉花》:“假使医生刚才操起刀子,还不曾施行完毕割治的手术,你就希望全身的疽疮一齐即时痊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
⒋ 传布。
引《东观汉记·冯异传》:“百姓失望,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北史·魏收传》:“然犹以羣口沸腾,敕 魏 史且勿施行,令羣官博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於是以所著初议上献,欲施行天下,一改章句之旧。”
⒌ 处置。
引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吴夫人 者……一日密諭当食内侍云:‘官家食素多时,甚觉清瘦,汝辈可自作商量。’於是密令苑中以鷄汁等杂之素饌中以进。上食之觉爽,询所以然。内侍恐甚,以实告。上大怒,即欲见之施行。皇太后闻之,亟过宫力解之。”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 楚臣,你好生施行此贼咱。’ 荆楚臣 云:‘左右,将贼押赴县里去者。’”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眼见 吴金 即是 陈小四,正是贼头。 朱源 道:‘路途不可造次,且耐着他到地方上施行,还要在他身上追究餘党。’”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曾布 言:‘ 章惇、蔡卞 施行 元祐 人,众论皆谓过当。’”
⒍ 犹施展。
引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无论帝国主义在我们 中国 将施行怎样的威力,帝国主义的自身虽已取得暂时稳定,而总的方面是趋向于崩溃的。”
⒎ 逶迤斜行。
引宋 陆游 《晚游东园》诗:“药瓢藜杖合施行,独往山林已歃盟。”
国语词典
施行 [shī xíng]
⒈ 法令公布后,经过一定期间而见诸实施,即使法令发生效力。
⒉ 执行、实践。
引《文选·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可蠲复近墓五家,长给洒扫,便可施行。」
《红楼梦·第五五回》:「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
近推行
施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面网释义:《史记·殷本纪》:“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 德至矣,及禽兽。’”后遂以“网开三面”为宽刑和施行仁政之典实。
- 2.
上测释义:站测,施行测刑。测,刑具名。
- 3.
不溯既往释义:“溯及既往”的对称。法律只适用于它施行后所发生的事项,而不适用于它施行前所发生的事项的原则。
- 4.
不终释义:⒈没有结果;没有到底。《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 齐 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宋 苏辙《龙川略志》卷二:“﹝ 赵生 ﹞家本 代州,名 吉,事 五臺 僧不终,弃之游四方。”⒉不得善终,不能终其天年。《汉书·晁错传赞》:“错 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宋 苏轼《东坡志林·裴頠对武帝》:“惠、怀、愍 皆不终,牛繫马后,岂及亡乎!”⒊犹不中,不合格,不好。《西游记》第四七回:“虽然相貌不终,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
- 5.
与民同乐释义: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6.
专业教育释义:由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施行的、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 7.
东阁释义:⒈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唐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⒉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唐 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閤”。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清 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东閤”。@
- 8.
两观之诛释义:语本 汉 刘向《上灾异封事》:“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 舜 有四放之罚,而 孔子 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 ”后遂以“两观之诛”喻指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
- 9.
两行释义:⒈庄子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⒉两者一起通行、流行。⒊两者一起施行、实行。
- 10.
严形释义:严刑。 亦指施行严厉的刑法。形,通“刑”。《韩非子·内储说上》:“子产 死,游吉 不肯严形,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将遂以为 郑 祸。”
- 11.
并驱争先释义:谓竞争高下。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孟起 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 彭 之徒,当与 益德 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絶伦逸羣也。”明 李贽《复邓石阳》:“区区异端之徒,自救不暇,安能并驱争先也?”清 黄锡璜《友鸥堂集序》:“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置之 元、白、苏、陆 间,则并驱争先。”并,现写作“并”。鲁迅《坟·春末闲谈》:“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臝并驱争先。”
- 12.
丽法释义:⒈施行法律。 ⒉指落入法网;遭受刑罚。丽,通“罹”。
- 13.
云行雨施释义: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14.
仁声释义:⒈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汉 王褒《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⒉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汉 扬雄《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初自 燕、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鲁 则英风播流。”唐 元稹《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宋 王安石《送王蒙州》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明
- 15.
仁政释义:仁慈的政治措施:施行仁政。
- 16.
仁方释义:施行仁道的方法与途径。语本《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邢昺 疏:“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於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於人,己所不欲,弗施於人,可谓仁道也。”汉 刘桢《遂志赋》:“伊天皇之树叶,必结根於仁方。”
- 17.
仁策释义:施行仁政的方策。
- 18.
仁者无敌释义: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
- 19.
仗义行仁释义: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 20.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施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面网释义:《史记·殷本纪》:“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 德至矣,及禽兽。’”后遂以“网开三面”为宽刑和施行仁政之典实。
- 2.
上测释义:站测,施行测刑。测,刑具名。
- 3.
不溯既往释义:“溯及既往”的对称。法律只适用于它施行后所发生的事项,而不适用于它施行前所发生的事项的原则。
- 4.
不终释义:⒈没有结果;没有到底。《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 齐 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宋 苏辙《龙川略志》卷二:“﹝ 赵生 ﹞家本 代州,名 吉,事 五臺 僧不终,弃之游四方。”⒉不得善终,不能终其天年。《汉书·晁错传赞》:“错 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宋 苏轼《东坡志林·裴頠对武帝》:“惠、怀、愍 皆不终,牛繫马后,岂及亡乎!”⒊犹不中,不合格,不好。《西游记》第四七回:“虽然相貌不终,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
- 5.
与民同乐释义: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6.
专业教育释义:由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施行的、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 7.
东阁释义:⒈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唐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⒉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唐 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閤”。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清 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东閤”。@
- 8.
两观之诛释义:语本 汉 刘向《上灾异封事》:“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 舜 有四放之罚,而 孔子 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 ”后遂以“两观之诛”喻指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
- 9.
两行释义:⒈庄子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⒉两者一起通行、流行。⒊两者一起施行、实行。
- 10.
严形释义:严刑。 亦指施行严厉的刑法。形,通“刑”。《韩非子·内储说上》:“子产 死,游吉 不肯严形,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将遂以为 郑 祸。”
- 11.
并驱争先释义:谓竞争高下。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孟起 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 彭 之徒,当与 益德 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絶伦逸羣也。”明 李贽《复邓石阳》:“区区异端之徒,自救不暇,安能并驱争先也?”清 黄锡璜《友鸥堂集序》:“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置之 元、白、苏、陆 间,则并驱争先。”并,现写作“并”。鲁迅《坟·春末闲谈》:“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臝并驱争先。”
- 12.
丽法释义:⒈施行法律。 ⒉指落入法网;遭受刑罚。丽,通“罹”。
- 13.
云行雨施释义: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14.
仁声释义:⒈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汉 王褒《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⒉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汉 扬雄《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初自 燕、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鲁 则英风播流。”唐 元稹《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宋 王安石《送王蒙州》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明
- 15.
仁政释义:仁慈的政治措施:施行仁政。
- 16.
仁方释义:施行仁道的方法与途径。语本《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邢昺 疏:“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於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於人,己所不欲,弗施於人,可谓仁道也。”汉 刘桢《遂志赋》:“伊天皇之树叶,必结根於仁方。”
- 17.
仁策释义:施行仁政的方策。
- 18.
仁者无敌释义: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
- 19.
仗义行仁释义: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 20.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