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丘 [tǔ qiū]
2. 天然的高于地面的小山。
3. 也叫“土岗子”。
国语词典
土丘 [tǔ qiū]
⒈ 小土山。
例如:「为使地形富于变化,设计师在公园规划了许多座土丘。」
土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丘释义:⒈复姓。 ⒉形同马车的土丘。
- 2.
华屋丘墟释义: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 3.
华屋秋墟释义: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 4.
土包释义:⒈高于平地的土堆;小土丘。⒉〈方〉地痞,土棍。
- 5.
土冈释义:亦作“土岗”。不高的土山;土丘。
- 6.
土阜释义:犹土丘。
- 7.
圪垛释义:⒈方言。小山;土丘。因常作村落名。⒉方言。犹言堆。秧歌剧《大家好》第一场:“咱那圪垛炒面带呀不?”
- 8.
圪垯释义:⒈球状或块状的东西。多用于土、石等。⒉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如李家圪垯。
- 9.
地窨院释义:地窨院又称地坑院、下沉式窑院,是在黄土地上挖掘出来的居住空间,是由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而来的,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
- 10.
培塿释义:本作“部娄”。 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杜预 注:“部娄,小阜。”汉 应劭《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 11.
应龙释义:⒈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 禹 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歷?鮌 何所营?禹 何所存?”《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黿媟之。”吕延济 注:“应龙,有翼之龙也。”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清 龚自珍《尊任》:“应龙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饱龙肉,而睫泪以哀井上之居民,岂得为应龙也哉!”⒉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 东北隅中,有山名曰 凶犁土丘。应龙 处南极,杀 蚩尤 与 夸
- 12.
废丘释义:荒废的土丘。
- 13.
归正首丘释义: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 14.
林丘释义:⒈见“林丘”。⒉亦作“林坵”。亦作“林邱”。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⒊指隐居的地方。
- 15.
汾阴脽释义:汉 代 汾阴县 的一个土丘。汉武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 汾阴 脽上。”颜师古 注:“脽者,以其形高如人尻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汾水》:“汾水 歷其(长阜)阴西入 河。《汉书》谓之 汾阴脽。应劭 曰:脽,丘类也。”亦省称“汾脽”。《汉书·礼乐志》:“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 16.
河北杨释义: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为 华北、西北 黄土丘陵地的造林树种。也叫椴杨。
- 17.
狐死首丘释义: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比喻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 18.
距堙释义:亦作“距闉”。 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孙子·谋攻》:“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曹操 注:“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杜牧 注:“距闉者,积土为之,即今之所谓垒道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明镐 以 贝州 城峻,不可攻,谋筑距闉,度用工二万人,期三十日可与城齐。”清 姚椿《舟过长寿感赋》诗:“寇来何坦如,不用设距堙。”
- 19.
邱阜释义:土丘;土山。
- 20.
长墟释义:绵延的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