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计 [jiā jì]
1. 家庭生计,即经济状况;家产。
例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晋书·甘卓传》
英[family livelihood;]
家计 引证解释
⒈ 关于家事的打算,引申为家庭事务。
引《韩非子·难言》:“閎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
《世说新语·方正》“武帝 语 和嶠 曰” 刘孝标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齐王 当出藩,而 王济 諫请无数,又累遣 常山主 与妇 长广公主 共入稽顙,陈乞留之。 世祖 甚恚,谓 王戎 曰:‘我兄弟至亲,今出 齐王,自朕家计,而 甄德、王济,连遣妇入来,生哭人邪? 济 等尚尔,况餘者乎?’”
⒉ 家庭生计。
引《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丰 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丰 前后仕歷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唐 岑参 《赠酒泉韩太守》诗:“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亦清贫。”
明 高明 《琵琶记·勉食姑嫜》:“奴家自从丈夫去后,顿遭飢荒,衣衫首饰,尽皆典卖,家计萧然。”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依我说,不能一概而论,家计不好,人好,大部分也不至于吃苦。”
⒊ 家产,家财。
引《朱子全书》卷三:“如人一家中,合有许多家计,也须常点认过。若不如此,被外人驀然捉将去也不知。”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本有万金家计,就是子孙辈连年送的生日礼物,也有好几千,怎么刚出来得这两日,便回去没有饭吃了?”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之三:“三朝拜亲戚,引妾出前庭。不用论家计,郎能学六经。”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一:“你知道你的家计比我知道的清楚,没钱不用想念书,找事作比什么也强。”
⒋ 犹言各自独立安排筹划。
引《朱子语类》卷一〇三:“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须如此做家计。”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开禧二年)》二:“故臣欲经营濒 淮 沿 汉 诸郡,各做家计,牢实自守。”
宋 叶适 《故通直郎清流知县何君墓志铭》:“须家计牢实,彼必不可以进而后我可以不退。且盟约久定矣,必彼先破坏而后我徐应之。”
国语词典
家计 [jiā jì]
⒈ 家庭的生计。
引《晋书·卷七〇·甘卓传》:「吾家计急,不得不尔。」
《红楼梦·第四回》:「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家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元白法释义: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清 黄宗羲《七怪》:“形法,理之显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三变而为三元白法。方位,一定不易者也;三元白法,随时改换者也。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二黑、三碧、四緑、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六十年为一元,三元凡一百八十年。上元起一白,中元起四緑,下元起七紫。”
- 2.
且如释义:⒈假如,如果。《公羊传·隐公元年》:“且如 桓 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何休 注:“且如,假设之辞。”《水浒传》第九回:“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西游记》第八二回:“八戒 道:‘哥啊,且如我变了,却怎么问么?’”⒉即如,就象。唐 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 关西 卒。”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且如那贫女,屋里姓 王,唤做 王有钱。只因父母丧亡,水火盗贼害了家计。”《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道:‘你听我説与你: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
- 3.
伏老释义:⒈自认年老精力衰退。《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⒉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释名﹞引 苏颂 曰:“《説文》云:‘老伏翼(蝙蝠)化为魁蛤,故名伏老。’”
- 4.
先锋号释义:“先锋号”电力动车组中国国内首列交传动动力分布式列车,被国家计划委员会列为“第九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科技关注项目。
- 5.
典计释义:谓主管家计财物。
- 6.
千日酒释义:酒名。古代传说 中山 人 狄希 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晋 张华《博物志》卷五:“昔 刘玄石 於 中山 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 玄石 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 玄石 亡来三年,已葬。於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 饮酒一醉千日。”唐 韩偓《江岸闲步》诗:“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宋 王中《干戈》诗:“安得 中山 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参阅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九。
- 7.
口数粥释义:旧俗农历十二月廿五日煮赤豆粥,全家计口而食,称“口数粥”或“口数”。
- 8.
姚依林释义:姚依林(1917-199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徽贵池人。清华大学肄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武装起义。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冀热辽区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建国后,任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9.
家计释义:家庭生计:维持家计。家计艰难。
- 10.
有无释义:⒈亦作“有亡”。 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汉 扬雄《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唐 贾岛《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⒉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孔颖达 疏
- 11.
标目释义:⒈标立名目。唐 刘知几《史通·断限》:“考其滥觴所出,起於 司马氏。案 马《记》以史制名,班《书》持 汉 标目。”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使 熹 果无学术歟?人何用仰之;果有学术歟?其相与从之者,非欲强自标目以劝人为忠为孝者,乃所以为人材计,为国家计也。”⒉指标立的名目。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六诗三笔,见南士之论文,杜 诗 韩 笔,亦 唐 人之标目。”徐念慈《余之小说观》:“若第二法,则‘侦探’、‘言情’等,种种标目,似无不妥。”⒊题名。明 李东阳《<七贤过关图>跋》:“又尝闻
- 12.
漂零释义:⒈飘落,坠落。宋 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⒉凋零,衰败。唐 刘商《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宋 欧阳修《秋声赋》:“草木无情,有时漂零。”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⒊漂泊,生活不安定。唐 杜甫《寄柏学士林居》诗:“乱代漂零予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宋 苏轼《过汤阴市
- 13.
田漏释义:古时农家计时的器具。
- 14.
称家之有无释义: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礼记·檀弓上》:“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孔颖达 疏:“称犹随也,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宋 苏轼《菜羹赋》序:“东坡先生 卜居 南山 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们族里,贫富不同,大家都称家之有无做事便了。”亦省作“称家”。唐 杜甫《牵牛织女》诗:“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清 朱锡《幽梦续影》:“施与也要观人,婚嫁也要称家。”
- 15.
统配生释义:国家计划内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一共就两个方向一个是并轨,一个就是定向,民办和增招的有些学校也算是并轨的。
- 16.
自筹经费释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被录取的研究生有国家计划内、国家计划外之分。国家计划内包括非定向生和定向生。被国家计划内录取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由国家拨款培养;国家计划外研究生又分为委培生和自筹经费生,委培生的培养经费由委培单位负担,自筹经费生的培养经费由自己负担。
- 17.
荡散释义:消失;毁败。 唐 冯贽《云仙杂记·蜀中厚朴》:“蜀中 厚朴,若酒后采之,紫色荡散,用輒无力。”《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东京 汴州 开封府 界有个员外,年踰六旬,鬚髮皤然,只因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清 王夫之《九昭》:“日长逝而不留兮,固荡散其匪今。”
- 18.
起利释义:⒈兴办有益之事。《文子·精诚》:“賑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⒉生利;生息。《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利上起利,过了一年十个月,只倒换一张文书,并不催取,谁知本重利多,便有铜斗家计,不彀他盘算。”
- 19.
钱舍释义:犹言有钱的少爷。舍,舍人。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靠着祖宗福德,有泼天也似的家缘家计。俺父亲则生的我一个,人口顺都唤我做‘钱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他老子那里做官来?叫做‘钱舍’!”
- 20.
门下生释义:⒈门客;幕僚。 《汉书·韦玄成传》:“室家问 贤 当为后者,贤 恚恨不肯言。於是 贤 门下生博士 义倩 等与宗家计议,共矫 贤 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 大河 都尉 玄成 为后。”⒉弟子;学生。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虎賁中郎将 豫章 何汤,荣(桓荣)门下生也。”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是 张之洞、王壬秋 的门下生,听说 张之洞 有些学说是剽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