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家伎 家伎的意思
jiā

家伎

简体家伎
繁体
拼音jiā jì
注音ㄐ一ㄚ ㄐ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 jia jie,(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组词】:回家。老家。安家。(3) 居住。【例句】:“可以家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组词】: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组词】:家畜。家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组词】:酒家。农家。(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组词】: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8) 学术流派。【组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组词】:一家人家。(10) 姓。(1) 词尾,指一类的人。【组词】:老人家。(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1) 词尾,同“价”。【组词】:整天家。成年家。

jì qí,(1) 技巧,才能。【例句】:伎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伎俩(liāng )。(2)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 〔伎伎〕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伎伎”。

基本含义

指家庭中的女子勤劳持家,善于家务。

家伎的意思

家伎 [jiā jì]

1. 见“家妓”。

家伎 引证解释

⒈ 见“家妓”。


国语词典

家伎 [jiā jì]

⒈ 家中所蓄养的歌妓。也作「家妓」、「家乐」。

《三国演义·第八回》:「教坊之乐,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应。」


家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墨娥释义:相传 唐 姑臧 太守 张宪 使家伎代书札,号墨娥。
    • 2.
      家妓释义:亦作“家伎”。豪门大户家中所蓄养的歌妓。《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威武 节度使、知 抚州 李德诚 有家妓数十。”宋 洪迈《夷坚丁志·郭提刑妾》:“政和 末,陕西 提刑 郭允迪 招提举木筏 叶大夫 饮酒,出家伎侑席。”宋 姜夔《莺声绕红楼》词序:“甲寅春,平甫 与予自 越 来 吴,携家妓观梅于 孤山 之 西村。”《三国演义》第八回:“允 曰:‘教坊之乐,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应。’”
    • 3.
      游童释义:⒈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宋 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⒉指出游的儿童。唐 骆宾王《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宋 王珪《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清 陈维崧《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
    • 4.
      遨头释义:宋 代 成都 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遨头”。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四月十九日 成都 谓之浣花,遨头宴於 杜子美草堂 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明 陶宗仪《辍耕录·真率会》:“虽云一餉之清懽,亦是百年之嘉话,敢烦同志,互作遨头。”清 赵翼《四月廿二日访王梦楼出家伎奏乐即席》诗之一:“软脚敢烦开近局,遨头不枉泛轻舠。”

家伎(jia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家伎是什么意思 家伎读音 怎么读 家伎,拼音是jiā jì,家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家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