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辞 不辞的意思

不辞

简体不辞
繁体不辭
拼音bù cí
注音ㄅㄨˋ ㄘ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cí,(1) 告别。【组词】: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组词】:辞职。辞呈。(3) 躲避,推托。【组词】: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4) 解雇。【组词】:辞退。(5) 同“词”。(6) 优美的语言。【组词】:辞藻。修辞。(7) 讲话;告诉。【例句】:“请辞于军”。(8) 文体的一种。【组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基本含义

不顾、不避。

不辞的意思

不辞 [bù cí]

1.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be willing to;]

不辞 引证解释

不辞让;不推辞。

《庄子·天下》:“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徧为説万物,説而不休,多而无已。”
成玄英 疏:“不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

⒉ 谓不向人告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人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王逸 注:“言神往来奄忽,入不言语,出不诀辞。”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⒊ 文词不顺,不成文。

《公羊传·襄公五年》:“吴 何以称人? 吴 鄫 人云则不辞。”
陈立 义疏:“方欲抑 鄫 在 吴 下,若 吴 仍常例称国,则必书‘ 吴 鄫 人’,是辞不顺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周易·履》六三象传‘不足以与行也。’按‘以’字衍文……学者不知‘与’字之即‘以’字,后更加‘以’字於‘与’字之上,转为不辞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故由语法而言以‘子明保’释为‘掌邦治’实甚不辞,而 罗君 所据《多方》、《洛诰》二语亦同不足据。”


国语词典

不辞 [bù cí]

⒈ 不推却、不躲避。

《文选·张华·励志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⒉ 没有说话,没有意见。

《文选·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道山清话》:「酒为知县所饮,不辞。但有数银杯,知县既醉,不知下落。」


不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区释义:⒈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⒉表数量。指一块田地。汉 刘向《说苑·反质》:“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元 刘因《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
    • 2.
      万死释义:死一万次(夸张说法),形容受严厉惩罚或冒生命危险:罪该万死。万死不辞。
    • 3.
      不归事释义:犹言不致仕,不辞官。《新唐书·柳公权传》:“大中 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 稍耄忘,先羣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 4.
      不敢告劳释义:《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mǐn)勉从事,不敢告劳。” 意思是努力作事而不诉说自己的劳苦。后多用作谦辞,指不值得诉说自己的劳苦。有时也指不辞辛劳。
    • 5.
      不词释义:同“不辞”。 清 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二》:“天诛造攻自 牧宫”:“《章句》曰:‘造作可攻讨之罪者从 牧宫 桀 起自取之也。’樾 谨按:以‘造攻’为是。‘造作可攻讨之罪’甚为不词。”
    • 6.
      不辞释义:⒈不告别:不辞而别。 ⒉不推脱;不拒绝:不辞辛劳。万死不辞。
    • 7.
      中岩释义:⒈山岩之中。 南朝 齐 谢朓《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唐 王绩《游仙》诗之二:“上月芝兰径,中巖紫翠房。”⒉山岩名。在 四川 眉山。宋 范成大《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之一:“不辞更宿 中巖 下,投老餘年岂再来?”宋 范成大《中岩》诗序:“去 眉州 一程,诺詎罗 尊者道场。相传昔有 天台 僧,遇病僧与之木钥匙云:‘异时至 眉州 中巖,扣石笋,当再相见。’后果然。”今三石屹立如楼,观前两楼纯紫石,中一楼萝蔓被之,傍有 宝瓶峯 甚端正。
    • 8.
      二虢释义:指 周 宗室 虢仲 、 虢叔 兄弟。 《国语·晋语四》:“﹝ 文王 ﹞敬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韦昭 注:“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二 虢 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
    • 9.
      仕籍释义: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宋 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舜钦 年将四十矣,齿摇髮苍,纔为大理评事,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明 汪廷讷《狮吼记·廷荐》:“但得故人通仕籍,不辞千里走风尘。”清 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早登仕籍早归田,正值重熙极乐天;才短愧无经世用,时清惟有作诗传。”
    • 10.
      任劳释义:不辞劳苦,虽然劳苦而无所怨恨。
    • 11.
      劬劳释义:劳累:不辞劬劳。
    • 12.
      劳倦释义:疲劳;疲倦:不辞劳倦。他连续工作了一整天也不觉得劳倦。
    • 13.
      劳瘁释义:劳累辛苦:不辞劳瘁。瘁(cuì):劳累。
    • 14.
      劳苦释义:劳累辛苦:劳苦大众。不辞劳苦。
    • 15.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16.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释义:客套语。 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道:‘三位头领容復: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 柴大官人 面皮,径投大寨入伙。’”
    • 17.
      大行不顾细谨释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 18.
      奔波释义:忙忙碌碌地往来奔走:四处奔波。不辞劳苦,为集体奔波。
    • 19.
      孙思邈释义:(581—682)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生都在民间行医,不辞劳苦。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集唐以前方书之秘要,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 20.
      当仁释义:⒈犹言当之无愧。 ⒉谓勇为不辞。⒊指勇为不辞的人。

不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区释义:⒈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⒉表数量。指一块田地。汉 刘向《说苑·反质》:“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元 刘因《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
    • 2.
      万死释义:死一万次(夸张说法),形容受严厉惩罚或冒生命危险:罪该万死。万死不辞。
    • 3.
      不归事释义:犹言不致仕,不辞官。《新唐书·柳公权传》:“大中 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 稍耄忘,先羣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 4.
      不敢告劳释义:《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mǐn)勉从事,不敢告劳。” 意思是努力作事而不诉说自己的劳苦。后多用作谦辞,指不值得诉说自己的劳苦。有时也指不辞辛劳。
    • 5.
      不词释义:同“不辞”。 清 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二》:“天诛造攻自 牧宫”:“《章句》曰:‘造作可攻讨之罪者从 牧宫 桀 起自取之也。’樾 谨按:以‘造攻’为是。‘造作可攻讨之罪’甚为不词。”
    • 6.
      不辞释义:⒈不告别:不辞而别。 ⒉不推脱;不拒绝:不辞辛劳。万死不辞。
    • 7.
      中岩释义:⒈山岩之中。 南朝 齐 谢朓《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唐 王绩《游仙》诗之二:“上月芝兰径,中巖紫翠房。”⒉山岩名。在 四川 眉山。宋 范成大《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之一:“不辞更宿 中巖 下,投老餘年岂再来?”宋 范成大《中岩》诗序:“去 眉州 一程,诺詎罗 尊者道场。相传昔有 天台 僧,遇病僧与之木钥匙云:‘异时至 眉州 中巖,扣石笋,当再相见。’后果然。”今三石屹立如楼,观前两楼纯紫石,中一楼萝蔓被之,傍有 宝瓶峯 甚端正。
    • 8.
      二虢释义:指 周 宗室 虢仲 、 虢叔 兄弟。 《国语·晋语四》:“﹝ 文王 ﹞敬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韦昭 注:“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二 虢 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
    • 9.
      仕籍释义: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宋 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舜钦 年将四十矣,齿摇髮苍,纔为大理评事,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明 汪廷讷《狮吼记·廷荐》:“但得故人通仕籍,不辞千里走风尘。”清 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早登仕籍早归田,正值重熙极乐天;才短愧无经世用,时清惟有作诗传。”
    • 10.
      任劳释义:不辞劳苦,虽然劳苦而无所怨恨。
    • 11.
      劬劳释义:劳累:不辞劬劳。
    • 12.
      劳倦释义:疲劳;疲倦:不辞劳倦。他连续工作了一整天也不觉得劳倦。
    • 13.
      劳瘁释义:劳累辛苦:不辞劳瘁。瘁(cuì):劳累。
    • 14.
      劳苦释义:劳累辛苦:劳苦大众。不辞劳苦。
    • 15.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16.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释义:客套语。 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道:‘三位头领容復: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 柴大官人 面皮,径投大寨入伙。’”
    • 17.
      大行不顾细谨释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 18.
      奔波释义:忙忙碌碌地往来奔走:四处奔波。不辞劳苦,为集体奔波。
    • 19.
      孙思邈释义:(581—682)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生都在民间行医,不辞劳苦。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集唐以前方书之秘要,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 20.
      当仁释义:⒈犹言当之无愧。 ⒉谓勇为不辞。⒊指勇为不辞的人。

不辞造句

1.小明受了批评后,竟然不辞而别了。

2.说我坏话的人多,有如聚蚊成雷,搞得我很头痛,我不辞职也不可能啊!

3.为革命而死,我万死不辞

4.今后你凡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是万死不辞

5.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定万死不辞

6.他被经理重视的原因,是从来都不辞劳苦,什么事都全力以赴。

7.奶奶一生不辞劳苦,给后代树立了榜样。

8.不辞而别,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9.他有些不高兴,竟不辞而别了。也作“不告而别”。

10.他有些不高兴,竟不辞而别了。

11.张排长不辞劳苦,什么事都带头去干。

12.这位老工人不辞辛苦地工作了三十几年。

13.为了祖国的安全,我们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14.为他所热爱的祖国,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5.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6.为了祖国的富强,即使摩顶放踵,我也在所不辞

17.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8.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19.只要能使他的病好起来,我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20.为人民的事我在所不辞

不辞(buc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辞是什么意思 不辞读音 怎么读 不辞,拼音是bù cí,不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