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慈 [bù cí]
1. 谓不爱其子。
不慈 引证解释
⒈ 谓不爱其子。
引《礼记·曲礼上》:“不胜丧,乃比於不慈、不孝。”
《楚辞·九章·哀郢》:“众谗人之嫉妬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洪兴祖 补注:“尧、舜 与贤而不与子,故有不慈之名。”
不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令释义: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行寅 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国语·齐语》:“桓公 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説胜,则上令不行。”
- 2.
僞名释义:⒈犹恶名。《楚辞·九章·哀郢》:“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⒉假名;化名。明《徐氏笔精·诗评·月泉吟社》:“﹝ 连文凤 ﹞伪名 罗公福,集中皆不著的名。”
- 3.
分羹释义:借指父子不和,没有情义。《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亲,岂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以此避地,未知信否。”参见“分我杯羹”。
- 4.
囊扑释义:把人装入袋中打死。 汉 刘向《说苑·正谏》:“茅焦 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妬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九年》:“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胡三省 注:“以囊盛其人,扑而杀之。”
- 5.
成遂释义:犹成功。 达到目的。《文子·道德》:“不慈不爱,不能成遂。”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九:“君子此行,慎勿易名,名将远布矣。然而成遂之后,二十年间,名字终当改矣。”明 归有光《应制论·圣人之心公天下》:“万物之巨者细者,高者下者,栽者倾者,成遂者,天閼者,变易者,流迁者……彼固以随乎气之所至。”
- 6.
抱树释义:《晋书·王祥传》:“祥 性至孝。早丧亲,继母 朱氏 不慈……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 輒抱树而泣。”后以“抱树”为至孝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