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倦释义:不厌倦;不劳累。《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清 徐士銮《宋艳·驳辨》:“公放傲其间,不復有荣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自学浑不倦,诲人何其勤。”
- 2.
两省释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 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岱 卒,郢 知礼部,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 3.
丽句释义:⒈俪句;对偶的句子。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⒉妍丽华美的句子。唐 韩愈《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妍辞丽句不可继,见寄聊且慰分司。”宋 晏几道《临江仙》词:“东野 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清 汪启淑《水曹清暇录》:“闲题丽句寄瑶臺,邀取 飞琼 驾鹤来;迟日煖风烟景媚,碧桃花下共持杯。”《读书》1991年第8期:“个别篇章嫌过于铺陈辞藻,以致因堆砌丽句而流于蹇涩难通。”
- 4.
制词释义:⒈亦作“制辞”。诏书;诏书上的文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诸生拜别收书卷,旧客看来读制词。”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是夕,復召知制誥 郑獬 内东门别殿,諭以用公意,制词皆出上旨。”⒉指一定程式的公文。明 无名氏《赠书记·雪冤邀宠》:“女孩儿,你素长於诗文,我今日要你草个制词。”⒊泛指文词。元 刘祁《归潜志》卷一:“在馆与诸同年友,制辞皆摘其不及以箴之。”
- 5.
县君释义:⒈古代妇人封号。晋 已有此称。唐 制,五品母妻为“县君”。宋 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元 制与 唐 制同。明 代郡王曾孙女称“县君”。《晋书·后妃传上·宣穆张皇后》:“魏 正始 八年崩,时年五十九,葬 洛阳 高原陵,追赠 广平县君。”唐 韩愈《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母曰 太原县君。”宋 王明清《春娘传》:“太守谓 玉 曰:‘汝今为县君矣,何以报我?’”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室人》:“﹝ 宋 ﹞ 政和 中,改郡县君号为七等……县君为室人、安人、孺人。”⒉命妇的通称
- 6.
取名致官释义:取得 指取得名声和官爵,出自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 7.
同舍释义:⒈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⒉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唐 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宋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⒊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⒋指同僚。唐 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
- 8.
宾荐释义:⒈举荐;推荐。 《易·观》“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⒉引申为科举。唐 李嘉祐《送严二擢第东归》诗:“隳官就宾荐,时辈詎争先。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唐 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 贞元,俱从宾荐。司我明试,时维邦彦。”参见“宾兴”。
- 9.
憿绝释义:疾速至极。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上闻其名,徵拜虞部员外,在省籍籍,迁 万年 令,果辨憿絶。”王伯大 音释:“憿,吉歷切,疾也。”
- 10.
敍复释义:获罪降职之官按后来的劳绩恢复职位。 《宋史·职官志九》:“右常调转员外郎者,转右曹。内有出身自屯田,无出身自虞部,赃罪敍復人自水部转。”
- 11.
敍情释义:抒情。唐 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酒食备设,灵其降止;论德敍情,以视诸誄。”
- 12.
朱绂释义:⒈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程颐 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唐 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宋 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⒉指做官。唐 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 保安 子
- 13.
狂醉释义:大醉。 唐 韩偓《访同年虞部李郎中》诗:“地罏貰酒成狂醉,更觉襟怀得丧齐。”南唐 李中《献乔侍郎》诗:“静吟穷野景,狂醉养天真。”宋 柳永《金蕉叶》词:“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 14.
玉珂释义:⒈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晋 张华《轻薄篇》诗:“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唐 李贺《马》诗之二二:“汗血到王家,随鸞撼玉珂。”王琦 汇解:“玉珂者,以玉饰马勒之上,振动则有声,故有‘撼玉珂’、‘鸣玉珂’之语。”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亦曾橐笔侍鑾坡,午夜天风伴玉珂。”⒉指马。宋 司马光《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诗四首谢之》之二:“絳闕朝归散玉珂,不游不饮奈春何?”明 何景明《对雪怀刘朝信》诗:“何处玉珂迷紫陌,几家银烛照华筵。”⒊指高官显贵。唐 灵澈《元日观郭将军早朝》诗:“今朝
- 15.
留司释义:唐 人称分司 东都 洛阳 者为留司。宋 因之。唐 高适《同河南李少尹夜饮遂作春酒歌》:“前年持节将 楚 兵,去年留司在 东京,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刘开扬 笺注:“唐 人谓分司 东都 者为留司。”唐 韩愈《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孝权 ﹞迁留司虞部员外郎。”方崧卿 注:“谓分司 东都 也。”宋 王禹偁《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挽歌》之八:“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
- 16.
痛绝释义:⒈彻底拒绝或戒绝。唐 韩愈《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徐州 使拜章,请为判官,授协律郎。孝权 始不痛絶,詔下大悔,即诈称疾,不言三年。”如:励志痛绝恶习。⒉悲痛到极点。《花月痕》第六回:“那壁厢人间痛絶,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里痴情恁奢!”清 孙枝蔚《甲申述忧》诗:“痛絶车书与形胜,关 西还有几州存。”清 王瑞兰《<湘烟小录>题辞》:“不虞曇花现影,落叶归根,遽折连枝,使人痛絶。”⒊痛恨到极点。清 谭嗣同《仁学》三五:“夫西人之入 中国,前此三百年矣。三百年不骇诧以为奇,独 湘 军既兴,天地始从而痛
- 17.
真拜释义:真除。实授官职。唐 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 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宋 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按 汉 诸侯王相,皆出真拜。”《金史·完颜阿里不孙传》:“完颜阿里不孙 字 彦成 …… 兴定 元年,真拜参知政事,权右副帅,行尚书省、元帅府于 婆速路,承制除拜刺史以下。”
- 18.
积官释义:谓累积官衔和爵位。《宋史·奸臣传三·汪伯彦》:“﹝ 伯彦 ﹞登进士第,积官为虞部郎官。”金 元好问《资善大夫集庆军节度使蒲察公神道碑铭》:“﹝公﹞以某年月日春秋五十有二,薨於私第之正寝,去 河南 破不一年耳,积官资善大夫、彭城郡开国侯。”元 欧阳玄《许文正公神道碑》:“孙男六……次 从宸 积官监察御史、山南 宪僉。”
- 19.
童昏释义:⒈愚昧无知。《国语·晋语四》:“聋聵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韦昭 注:“童,无智;昏,闇乱也。”晋 陆机《演连珠》之二六:“利尽万物,不能叡童昏之心。”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求人之所甚利,其为不可,虽童昏实知之。”严复《译<天演论>自序》:“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⒉指年幼无知者。《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毛 传:“狂行童昏所化也。”孔颖达 疏:“童昏,谓年在幼童,昏闇无知。”《隋书·李谔传》:“閭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
- 20.
简阅释义:⒈考察;察看。 汉 桓宽《盐铁论·刺复》:“计数不离於前,万事简閲於心。”《宋书·五行志四》:“去年采择良家子女,露面入殿,帝亲简閲,务在姿色,不访德行。”《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皋 至 洪州,悉集将佐,简閲其才,得牙将 伊慎、王鍔 等,擢为大将。”⒉谓检阅军队。《南史·韦粲传》:“还至 庐陵,闻 侯景 作逆,便简閲部下,倍道赴援。”《旧唐书·高祖纪》:“丙申,幸 宜州,简閲将士。”《明史·濮英传》:“同 宋国公 胜 等简閲 山西 士马。”⒊简选。宋 欧阳修《虞部员外郎吕师简可比部员外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