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史 正史的意思
zhèngshǐ

正史

简体正史
繁体
拼音zhèng shǐ
注音ㄓㄥˋ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基本含义

指真实、准确的历史记载。

正史的意思

正史 [zhèng shǐ]

1. 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

[history books written is biographical style;]

正史 引证解释

⒈ 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 乾隆 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清 冯桂芬 《<明纪>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
胡适 《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 宋江 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

⒉ 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⒊ 考订历史。

唐 王绩 《游北山赋》:“察俗删诗,依经正史。”


国语词典

正史 [zhèng shǐ]

⒈ 《史记》、《汉书》等纪传体的史书,如二十四史。

《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正史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别史释义: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

正史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野史释义:指旧时私人编写的历史书。与“正史”相对。
    • 2.
      稗史释义: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正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西晋演义释义:讲史小说。 明代杨尔曾作。十二卷,五十回。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叙述东晋史实,多取材于正史,文字典雅。
    • 2.
      二十一史释义:明 万历 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 宋 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 宋 辽 金 元 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 3.
      二十五史释义:1921年北洋政 府把《新元史》列入正史,加上二十四史,称二十五史。
    • 4.
      二十四史释义:自汉到清陆续 编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清乾隆时定为“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 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共三 千多卷,近四千万字。主要记载从黄帝到明末四千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天文、地理、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史料。
    • 5.
      传纪释义:正史记述人物的两种体裁“纪”和“传”的合称。 亦泛指史传。
    • 6.
      佚史释义: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 7.
      倒错释义:颠倒错乱。《列子·周穆王》:“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晋书·刘毅传》:“今之中正……上欺明主,下乱人伦,乃使优劣异地,首尾倒错。”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发言则嗤鄙怪诞,叙事则参差倒错。”
    • 8.
      八书释义: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準》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 其后正史皆称志。
    • 9.
      别纪释义:正史外记录遗闻佚事所成之书。
    • 10.
      十史释义:唐 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 11.
      古今谭概释义:又名《谈概》、《古今笑》。 明代文言小说集。冯梦龙编。分迂腐、怪诞等三十六门。多取材正史,又夹杂稗官野史、笔记丛谈。其中不少故事为后来“三言”、“二拍”所取材。
    • 12.
      周善释义:《三国演义》中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 13.
      外传释义:⒈旧指正史以外的传记。⒉向外传播、散布:这份材料只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⒊外界传说。
    • 14.
      家集释义:⒈家人的著作集。唐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宋 苏辙《奉使契丹·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之三》:“谁将家集过 幽都,逢见胡人问 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⒉指私家之著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燾 以 司马光《百官表》未有继者,乃徧求正史、实録,旁采家集、野史,增广门类,起 建隆,迄 靖康,分新旧官制,踵而成书。”⒊家人宴集聚会。宋 洪迈《夷坚丁志·王厚萝卜》:“王厚,韶 之长子,位至节度使,为边帅,晚年归京师。一日家集,菜楪内萝卜数十茎,忽起立,须
    • 15.
      富赡释义:⒈丰富充足。 形容资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太子有故人在 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颜师古 注:“赡,足也。”唐 裴铏《传奇·张天颇》:“﹝ 袁大娘 ﹞曰:‘君窘厄如是,能取某一计,不旬朔,自当富赡,兼获延龄。’”清 葆光子《物妖志·石·石狮》:“其家颇富赡,不惜金币,招迎师巫。”⒉丰富充足。形容才华、诗文、词藻等。《世说新语·言语》“道壹 道人好整饰音辞”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沙门题目》曰:道壹 文锋富赡。”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建兴 元年,董统 受詔草后书(指《后燕书》),著
    • 16.
      小録释义:⒈正史以外的一种短篇杂史。唐 刘知几《史通·杂述》:“普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为短部。若 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怀旧志》,卢子行《知己传》,此之谓小録者也。”⒉宋 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宋史·选举志一》:“﹝ 端拱 元年﹞知贡举 宋白 等定贡院故事……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録。”
    • 17.
      异史氏释义: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的自称。《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为异史。
    • 18.
      弥历释义:久经;经历。《后汉书·桓帝纪》:“比起陵塋,弥歷时岁,力役既广,徒隶尤勤。”南朝 宋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序》:“加以巧乘骑,解丝竹,秣絶景於康衢,弄絃管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歷年稔而已。”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憇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弥歷九载,方始毕功。”
    • 19.
      志书释义:⒈记事之书。后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⒉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 20.
      搜访释义:寻访;访求。 《晋书·山涛传》:“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有詔:‘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徐迟《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正史(zhe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史是什么意思 正史读音 怎么读 正史,拼音是zhèng shǐ,正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