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 [zhèng shì]
1. 政府施政的事务。
例过问政事。
英[government affairs;]
政事 引证解释
⒈ 政务。
引《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说书就是说书,你说一件政事,你用你的人话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
⒉ 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
引《晋书·王棱传》:“从兄 导 以 棱 有政事,宜守大郡,乃出为 豫州 太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赵 以其( 杨之美 )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国语词典
政事 [zhèng shì]
⒈ 泛称政治事务。
引《论语·先进》:「政事:冉有、季路。」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
近政治
政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国三公释义: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后泛指令出多门,事权不统一。公:君主。
- 2.
一日万几释义: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
- 3.
三注三唱释义: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新唐书·选举志下》:“又故事,必三銓、三注、三唱而后拟官。”《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故事,兵、吏部尚书知政事者,选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过门下省审,自春及夏,其事乃毕。”
- 4.
上朝释义:⒈臣子到朝廷上拜见君主奏事议事。⒉君主到朝廷上处理政事。
- 5.
不庭释义:⒈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杜预 注:“下之事上皆成礼於庭中。”杨伯峻 注:“庭,动词,朝于朝庭也。九年《传》云‘宋公 不王’故此云以讨不庭。此不庭为名词,义为不庭之国。”《汉书·赵充国传》:“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颜师古 注:“庭,来帝庭也。”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於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復有 文、武 之境土。”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当 尧 时,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窜之 三危,其遗种尚在。”⒉无道;叛逆。《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 6.
东昏释义:⒈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 南朝 齐 萧宝卷。齐明帝 次子。即位后荒淫残暴。曾凿金为莲花布于地上,令所宠 潘妃 行其上,谓为“步步生莲花”。后为 萧衍 所杀。和帝 立,追废为 东昏侯。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七:“当时若遇 东昏 主,金叶莲花是此人。”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三:“东昏 於苑中立店肆,以 潘妃 为市令,帝为市吏。”清 褚人穫《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潘妃 贴地,东昏 侈步步之娇。”⒉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 金熙宗 完颜亶。在位九年,为平章政事 完颜亮 所杀。降封为 东昏王。宋 岳珂《桯史·逆亮
- 7.
东省释义:⒈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迁侍中,与侍中 沉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⒉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唐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
- 8.
中书堂释义:中书省的政事堂。唐 杜甫《莫相疑行》:“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仇兆鳌 注:“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武德 以来,於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 光宅 元年,裴炎 自侍中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迁政事堂於中书省。”宋 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武能防秋 北平 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 9.
中要人释义:亲近皇帝并掌权的宦官。《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帝常令中要人扶侍出入,直至永巷,每同御榻论决政事,委任之重,羣臣莫比。”胡三省 注:“中要人,宦官之亲要者。”
- 10.
中谢释义:⒈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吕氏春秋·去宥》:“有中谢佐制者,为 昭釐 谓 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 沉尹华 之弟子也。’”高诱 注:“中谢,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记·张仪列传》:“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司马贞 索隐:“盖谓侍御之官。”⒉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御笔曰:‘醴泉 县令 李君奭 可为 怀州 刺史。人莫测也。’君奭 中谢,上諭其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甲辰,以 悰 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及 悰 中谢,上劳
- 11.
临事释义:⒈谓遇事或处事。 ⒉特指治理政事。
- 12.
临当释义:及,到;正当。 《汉书·丙吉传》:“临当封,吉 疾病,上将使人加紼而封之。”《三国志·吴志·赵达传》:“达 许教之者有年数矣,临当喻语而輒復止。”晋 向秀《思旧赋》:“嵇 博综技艺,於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王大 为吏部郎,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 来,聊出示之。”
- 13.
丹徒布衣释义:⒈借指平民。晋 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 青 扬 二州诸军事,领 青州 刺史,又领 晋陵 太守,镇 丹徒。长民 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 刘裕 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 丹徒 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 刘裕 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⒉指 南朝 宋 刘穆之。穆之 东莞 莒(今 山东莒县)人,世居 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须此?”及 穆之 为 丹阳 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
- 14.
乏事释义:谓政事无人办理。
- 15.
九州四海释义:犹言天下。泛指全 中国。唐 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前蜀 杜光庭《贺收陇州表》:“料其元醜,即見梟擒,看通于八水三山,永統于九州四海。”宋 王安石《上宋相公书》:“伏惟閣下以直道相先帝,雖己不在政事之地,然純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朝廷大議,在所謀謨。”
- 16.
书气释义:儒雅的风度。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那鑑堂 ﹞长身玉立,书气迎人。”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一》:“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矣。”
- 17.
乱政释义:⒈败坏政治。 ⒉腐败的政治。暴政。⒊治理政事。
- 18.
乾断释义:⒈帝王的裁决。⒉帝王裁决政事的权力。
- 19.
了事痴释义:犹言办事迷。 指醉心政事。语出《晋书·傅咸传》:“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復为快耳!”宋 杨万里《冬暖》诗:“暂闲何似长闲好,无事非关了事痴。”宋 陆游《冬日》诗:“幸是原无了事痴,偷闲聊復学儿嬉。”宋 陆游《题直舍壁》诗:“文书那得废哦诗,羞作羣儿了事痴;付与后人评此老,一丘一壑过 元规。”
- 20.
事制释义:谓政事的制度、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