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 [nán gāi]
1.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
南陔 引证解释
⒈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 《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
引《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
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 《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南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大人释义:⒈汉 代称老年而有权势的宫人。《后汉书·邓禹传》:“时宫人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中耆宿,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 康 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⒉用以称宦官。宋 岳珂《桯史·南陔脱帽》:“居旬日,内出犊车至第,有中大人下宣旨。”《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你道轿中是何等人,原来是穿宫的高品近侍中大人。”
- 2.
六笙诗释义:亦称“笙诗”。《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 3.
兰陔释义:《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 4.
循陔释义:《诗·小雅》有《南陔》篇。
- 5.
末堂释义:最后出生的。《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却説 襄敏公 有个小衙内,是他末堂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十三,小名叫做 南陔。”茅盾《手的故事》:“只有太老太爷的末堂少爷,太老太爷死的时候,他还不到十岁。”
- 6.
笙诗释义:《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
- 7.
遑安释义:安闲;安逸。晋 束晳《补亡诗·南陔》:“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前蜀 杜光庭《众补修三会醮词》:“臣等数年以来,於下会之日,共申祈醮,以罄焚修,昨日迫於尘缘,偶过佳节,中心忧惕,不敢遑安。”元 揭傒斯《送孙志言远游》诗:“志士游四海,岂拘名利牵,孙子 三十餘,怀策靡遑安。”
- 8.
采兰释义:⒈喻选拔俊逸。⒉《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束晳《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⒊《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李善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⒋指晋束晳的《补亡诗·南陔》。
- 9.
陔兰释义:《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后因以“陔兰”敬称他人的子孙。意谓能孝养长辈。
- 10.
陔养释义:谓相戒以孝养。语出《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小雅·南陔》:“《乐记注》:‘南风,长养之风也。’孝养与长养义正相似,是知《序》言‘孝子相戒以养’者,戒以释陔,养以释南也。”因径指为孝养。
- 11.
韶陔释义:《韶》乐和《南陔》的合称。亦泛指古乐。
- 12.
高咏释义:⒈朗声吟咏。晋 王羲之《与谢万书》:“兴言高咏,衔杯引满。”唐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七:“自别 吴郎 高咏减,珊瑚击碎有谁听?”⒉好诗篇;佳作。宋 梅尧臣《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诗:“神还气主读高咏,六十五篇金出沙。”明 张居正《寿马年兄母八十》诗:“况是 茂陵 词赋客,可无高咏续《南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