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 [xíng tú]
1. 受刑之人;囚徒。指徒刑。
刑徒 引证解释
⒈ 受刑之人;囚徒。
引《墨子·公孟》:“子亦闻乎,匿刑徒之有刑乎。”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 使者如 梁,孙臏 以刑徒阴见。”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 驪山 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秦始皇 怒,使刑徒三千人斫树成光山,向 湘神 表示皇帝的威力。”
⒉ 指徒刑。
引《隋书·刑法志》:“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
刑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任释义:以五种技能服劳役的刑徒。 洛阳 汉 墓《刑徒墓砖铭》:“五任 汝南 南顿 鬼新 黄柏 元初 六年闰月二日死。”《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大率二岁刑已上岁至五千人;徒居作者具五任。”胡三省 注:“任,谓其人巧力所任也。五任,谓任攻木者则役之攻木,任攻金者则役之攻金,任攻皮者则役之攻皮,任设色者则役之设色,任摶埴者则役之摶埴。”
- 2.
冶士释义: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宋书·武帝纪下》:“反叛、淫、盗三犯补冶士。”《南史·宋明帝纪》:“五人以下止相逼夺者,亦依黥作‘劫’字,断去两脚筋,徙付远州。若遇赦,原断徒犹黥面,依旧补冶士。”《隋书·刑法志》:“遇赦降死者,黵面为‘劫’字,髠钳,补冶锁士终身。其下又讁运配材官冶士、尚方锁士,皆以轻重差其年数。”
- 3.
刑徒砖释义:东汉 时代埋葬刑徒时所刻的文字砖,和刑徒一同埋入坑内。上刻刑徒部属、来自何地、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内容。
- 4.
刑徒释义:⒈受刑之人;囚徒。《墨子·公孟》:“子亦闻乎,匿刑徒之有刑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 使者如 梁,孙臏 以刑徒阴见。”唐 李白《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 驪山 隈。”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秦始皇 怒,使刑徒三千人斫树成光山,向 湘神 表示皇帝的威力。”⒉指徒刑。《隋书·刑法志》:“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
- 5.
夫徒释义:旧时称 秦 汉 时刑徒中服劳役的人。
- 6.
封印释义:⒈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不盈千者,亦封印之。”《晋书·陶侃传》:“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宋 文同《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诗:“筠籨包荔子,四角具封印。”⒉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唐 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 荆山 入座隅。”明 时于除夕封印,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清 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
- 7.
弛刑徒释义:解除枷锁的刑徒。 唐 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今中郎将弛刑五十人”元 胡三省 注:“弛刑者,弛刑徒也。《説文》‘弓解曰弛’,此谓解其罪而输作者。”
- 8.
弛刑释义:指弛刑徒。
- 9.
徒隶释义:⒈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⒉专指狱卒。
- 10.
无任徒释义:古代指无技能或无法取保的劳役刑徒。
- 11.
湘山释义:⒈山名。即 君山。在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树,赭其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是山,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风於此。”⒉山名。即 黄陵山。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湘阴县 ﹞ 黄陵山,县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志》谓之 青草山,孔颖达 以为 湘山 也。”
- 12.
盐徒释义:指因贩卖私盐受罚的刑徒。《元典章·户部八·盐课》:“诸偷犯私盐货卖,初犯依例断配,再犯全籍家产,决杖一百七下,仍於手背刺‘盐徒’二字,发付淘金、怙冶等处配役三年。”明 陶宗仪《辍耕录·五刑》:“盐徒既决而又镣之,使居役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后竟假手盐徒,虽能成功,岂不貽笑。”
- 13.
胥靡释义:古代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亦为刑罚名。《墨子·天志下》:“民之格者则劲拔(杀)之,不格者则係操(纍)而归,丈夫以为僕圉、胥靡。”《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成玄英 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吕氏春秋·求人》:“傅説,殷 之胥靡也。”高诱 注:“胥靡,刑罪之名也。”《汉书·楚元王刘交传》:“王 戊 稍淫暴……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於市。”颜师古 注:“联繫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之役囚徒以锁联缀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 曰:‘禰衡 罪同
- 14.
补冶士释义:六朝 刑罚之一。罚作矿山冶炼铸造的刑徒。《宋书·武帝纪下》:“又制有无故自残伤者补冶士,实由政刑烦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条。”亦省作“补冶”。《宋书·孔靖传》:“律文,子贼杀伤殴父母,梟首;駡詈,弃市;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值赦,免刑补冶。”
- 15.
雕刺释义:⒈古代刑徒发配时面上刺字。 ⒉谓指攀他人。
- 16.
髡徒释义:⒈亦作“髠徒”。⒉秃头刑徒。对僧人的蔑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髡徒捉。”一本作“髠徒”。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儒流文士,乐其简便;不识字髡徒,习其狂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