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 [gāo zhì]
1. 崇高的人品或情趣。
例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三国演义》
英[flawless taste;]
高致 引证解释
⒈ 极致,最高程度的。
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汉书·萧望之传》:“至乎耳顺之年,履折衝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
⒉ 高尚或高雅的情致、格调。
引《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干(蒋干 )还,称 瑜 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牧之》:“古乐府中《木兰诗》、《焦仲卿诗》,皆有高致。”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晋 永嘉 之后, 谢鯤、王澄 旷达虚诞之风污被时流,而朝士大夫竞相祖习,以为高致。”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里,雇花匠种数十盆菊花,便做诗,叫作‘秋日赏菊效 陶彭泽 体’,自以为合于 渊明 的高致。”
⒊ 清高雅致。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王维 好释氏,故字 摩詰。立性高致。得 宋之问 輞川 别业,山水胜絶,今 清源寺 是也。”
⒋ 指致仕高隐。
引《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父亲 潘郎,曾做 长沙 太守,高致在家。”
国语词典
高致 [gāo zhì]
⒈ 高尚的志趣。后比喻辞官退隐。
引《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话说南宋时,江洲有一秀才,姓潘,名遇,父亲潘朗曾做长沙太守,高致在家。」
高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参朝释义:入朝参见帝王。《旧唐书·太宗纪上》:“内外文武羣官年高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日,宜在本品见任之上。”
- 2.
孤篷释义:⒈孤舟的篷。 宋 朱熹《水口行舟》诗之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捲孤篷看,依旧青山緑水多。”⒉常用以指孤舟。唐 皮日休《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诗之三:“孤篷半夜无餘事,应被严滩聒酒醒。”宋 范成大《过松江》诗:“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明 无名氏《赠书记·认女作子》:“怜伊漂泊逐孤篷,抚育朝昏伴老翁。”清 陈维崧《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水鸟斜飞,又逐孤篷一夜归。”于右任《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诗:“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 3.
宗伯释义:官名。周 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周礼·春官·宗伯》:“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郑玄 注:“宗伯,主礼之官。”《国语·郑语》“以佐 尧 者也”三国 吴 韦昭 注:“秩宗之官,於 周 为宗伯,汉 为太宰,掌国祭事。”唐 皎然《赠李中丞洪》诗:“顿了空王旨,仍高致君策。安知七十年,一朝值宗伯。”宋 苏轼《三马图赞》:“西蕃有贡骏马汗血者,有司以非入贡岁月,留其使与马於边。
- 4.
宝冠释义:⒈饰以宝物之冠。 多指佛及其徒众所戴者。《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如来头宝冠而足莲花,言悬河而心巨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虔恭三礼,仰示慈尊,宝冠亚而风颯苻枝,瓔珞摇而霞飞锦树。”⒉指花朵。宋 韩琦《北第同赏芍药》诗:“芍药名高致亦难,此观妖艷满彫栏。酒酣谁欲张珠网,金细偏宜间宝冠。”宋 徐积《姚黄》诗:“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餘高千万重。粧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
- 5.
拄笏看山释义: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6.
斌蔚释义:文彩美盛貌。《隋书·经籍志四》:“宋 齐 之世,下逮 梁 初,灵运 高致之奇,延年 错综之美,谢玄暉 之藻丽,沉休文 之富溢,煇焕斌蔚,辞义可观。”
- 7.
磊落不羇释义: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宋 苏轼《及第後谢秋赋试官启》:“不泥於古,不牽於今,非有苛碎難知之文,將觀磊落不羇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誠可以致治。”亦作“磊落不羈”、“磊落不覊”。清 戴名世《曹氏怪石记》:“今夫天下磊落不覊之人,雅量高致之士,於世間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託,未有泊然頽然絶無所寓意者也。”清 刘大櫆《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君磊落不羈,而負性精勤;賓友滿座,飲酒終日,而事皆辦治。”
- 8.
计处释义:⒈打算,安排。元 施惠《幽闺记·亡命全忠》:“无计可奈,只得逃难他方,再作计处。”明 王守仁《再请疏通盐法疏》:“若不早行计处,必致有误军机。”明 海瑞《兴革条例·户属·查虚税》:“其赔代虽多,而图户稍殷实者,本图里递人户自计处赔纳。”⒉谓大计考绩予以处分。《明史·选举志三》:“明 初行之,相沿不废,谓之大计。计处者,不復敍用,定为永制。”《清史稿·选举志六》:“﹝ 顺治 ﹞四年,定大计三年一举,计处官不许还职。”清 刘銮《五石瓠·范文炗》:“范文炗 诗及草书有高致,官南部,以不谨计处,有《不谨》絶句三十
- 9.
陟岵释义:⒈《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为思念父亲之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荀爽 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貽曰:‘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 李贤 注:“ 爽 致敬於 膺 ,故以父为喻也。”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送君强成歌,陟岵翻感激。”⒉借指父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自罹陟岵之忧,庐深山莫与往来。”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鹤楼赴义》:“趋庭教,陟岵思,望断 衡阳 季子 悲。”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
- 10.
颂声释义:歌颂赞美之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 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汉 扬雄《法言·孝至》:“周康 之时,颂声作乎下。”晋 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 11.
高致释义:⒈崇高的人品或情趣。⒉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