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 [gāo qiāng]
1. 戏曲声腔之一,由弋阳腔与各地民间曲调结合而成,音调高亢,唱法、伴奏乐器和弋阳腔相同,有湘剧高腔、川剧高腔等。
英[Chinese drama Gaoqiang;]
高腔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声腔之一。由弋阳腔与各地民间曲调结合而成,音调高亢,唱法、伴奏乐器和弋阳腔相同。有湘剧高腔、川剧高腔等。
引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咸丰 以前,最重崑腔、高腔(即弋腔)。高腔者,有金鼓而无丝竹,慷慨悲歌,乃 燕 土之旧俗也。”
国语词典
高腔 [gāo qiāng]
⒈ 弋阳腔的别称。参见「弋阳腔」条。
⒉ 一种戏曲腔调。有鼓板而无弦索,唱至结尾处,由打鼓板者合唱,称为帮腔,其音调 高亢,唱法、伴奏乐器和弋阳腔相同。分别有湘剧高腔、川剧高腔等。
高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京腔释义:⒈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高腔,明末清初传入北京后称京腔。⒉指北京语音:撇京腔。
- 2.
估逼释义:催逼;强迫。川剧高腔《拉郎配》第四场:“估逼成亲,此乃非礼之事,我絶不依从。”克非《春潮急》八:“怎么?他敢估逼人家!”
- 3.
作翫释义:⒈亦作“ 作玩 ”。游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容体底颂,勋业垂讚……降及品物,炫辞作翫。”⒉开玩笑。 郭沫若 《喀尔美梦姑娘》:“但我一回想,我又觉得也侮蔑了她,我是显然在和她作玩,我自己也成了一匹苍蝇了。”川剧高腔《谭记儿》:“姑姑,何必与我作玩?”
- 4.
声腔释义:许多剧种所共有的腔调。 主要声腔有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西皮、二黄)等。
- 5.
大弦子戏释义:亦称“大弦戏”。戏曲剧种。流行于 山东 西南部和 河南 滑县 一带。渊源于 元 明 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 6.
川剧释义: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包括昆腔、高腔、胡琴(皮黄)、乱弹(梆子)、灯戏五种腔调。
- 7.
平调曲释义:⒈乐府《相和歌》的一部。 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⒉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 8.
挑码头释义:在码头上替人挑运东西。常德高腔《祭头巾》:“养活人数口,全靠挑码头。”
- 9.
曼绰释义:古代戏曲声腔之一。 俗称高腔。
- 10.
清戏释义:戏曲剧种。流行于 湖北 黄冈、安陆、襄阳 等地,约有二三百年历史。系青阳腔从 安徽 传入 湖北 而形成。一般称为“湖北高腔”。
- 11.
温州乱弹释义:瓯剧的旧名。形成于 清 初,流行于 浙江省 温州 一带,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和乱弹,以唱乱弹为主,故称“温州乱弹”。
- 12.
湘剧释义:戏曲剧种。 流行于湖南。由流入湖南的弋阳腔、昆腔、皮黄腔等演变发展而成。包括高腔、弹腔(皮黄腔)、昆腔三种主要腔调。
- 13.
滦州影释义:皮影戏的一个剧种,因起源于 河北省 滦县(旧名 滦州),故名。 影人以驴皮制成,饰以油彩,故又名驴皮影。演时,前置素纸幕,演者立幕后在灯光映照下持影人于纸幕舞动,配以唱词与音乐。剧目丰富,唱腔综合高腔、京剧和 滦县 一带的曲艺而有所变化,对于评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 14.
调腔释义:戏曲剧种。也叫掉腔。现在叫“新昌高腔”。
- 15.
辰河戏释义: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湖南 沅江 中游一带,该地区属古 辰州,故名。清 康熙、雍正 年间已有职业班社。传统剧目中保存了许多整本的高腔戏。
- 16.
高腔释义:戏曲声腔之一,由弋阳腔与各地民间曲调结合而成,音调高亢,唱法、伴奏乐器和弋阳腔相同,有湘剧高腔、川剧高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