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 [wǔ mén]
1. 宫城的正门。
例午门会审。
英[front gate;]
午门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午朝门”。帝王宫城的正门,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
引唐 王建 《春日午门西望》诗:“百官朝下午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明 徐霖 《绣襦记·策射头名》:“三叩头,平身,试士退班午门之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众卿且退,午门候旨。”
《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跑到午朝门外。”
国语词典
午门 [wǔ mén]
⒈ 旧日皇城的正门。为群臣待朝候旨的地方。
引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开著午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到了初六日五鼓,羽林卫士摆列在午门外,卤簿全副设了,用的传胪的仪制,各官都在午门外候著。」
午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九释义:⒈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 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⒉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又 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⒊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
- 2.
午朝门释义:见“午门”。
- 3.
宝月释义:明月。 南朝 梁 吴均《碎珠赋》:“宝月生焉,越 浦 隋 川,标 魏 之美,擅 楚 之贤。”唐 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瑠璃宫。”明 梁潜《元夜陪驾燕午门》诗:“银汉横空宝月团,六鰲飞出五云端。”丘逢甲《元夕无月》诗:“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 4.
御殿释义:⒈宫殿。《后汉书·灵帝纪》:“熹平 五年,冬十月壬午,御殿后槐树自拔倒竖。”⒉犹御朝。《清史稿·礼志七》:“清 初 太祖 创业,建元 天命,正月朔即位,贝勒、羣臣集殿前,按翼序立。皇帝御殿,皆跪。”《清史稿·礼志七》:“帝御 太和殿,引见毕,赐坐赐茶,悉準常仪。如是日不御殿,各官行礼 午门 外。”
- 5.
掖门释义:⒈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 《汉书·高后纪》:“章 从 勃 请卒千人,入 未央宫 掖门。”颜师古 注:“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见百十道火把的亮光,知道宰相到了,午门大开,各官从掖门进去。”⒉星名。在太微垣。《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中,端门;门左右,掖门。”《后汉书·襄楷传》:“今年岁星久守太微,逆行西至掖门。”
- 6.
旋子彩画释义:中国木结构建筑装饰彩绘的一种。 是清代第二等级的彩画形式。绘于横向连接柱子的构件上,两端有带螺旋纹饰的花样,即所谓的旋子。用于官衙、庙宇主殿及宫殿、坛庙中的次要建筑。如故宫神午门。
- 7.
登闻鼓释义: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晋书·卫瓘传》:“於是 繇 等执黄旛,挝登闻鼓。”唐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有击登闻鼓以闻於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闕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胡三省 注:“登闻鼓,令负冤者得诣闕挝鼓,登时上闻也。”《明史·刑法志二》:“登闻鼓,洪武 元年置於 午门 外,一御史日监之,非大寃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我要击动登闻鼓,请主上临朝。”
- 8.
进春释义:明 清 礼仪制度。立春前一日,预设春山、宝座、芒神、土牛,各案于礼部,届日各官俱朝服,生员俱顶戴公服,自部舁案,天文生导引,由 东长安左门、天安门、端门 各中门入,至 午门 前,恭进于皇帝皇后,谓之“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