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平路 平路的意思
píng

平路

简体平路
繁体
拼音píng lù
注音ㄆ一ㄥˊ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组词】:平地。平面。平原。(2) 均等。【组词】: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组词】:平列。平局。平辈。(4) 安定、安静。【组词】:平安。平服。(5) 治理,镇压。【组词】:平定。(6) 抑止(怒气)。【例句】:他把气平了下去。(7) 和好。【例句】:“宋人及楚人平”。(8) 一般的,普通的。【组词】:平民。平庸。平价。平凡。(9) 往常,一向。【例句】: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10) 汉语四声之一。【组词】:平声。平仄。(11) 姓。(12)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lù,(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组词】: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组词】: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3) 方面,地区。【组词】:外路货。各路人马。(4) 种类。【组词】:一路货色。(5) 大,正。【例句】:“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组词】:筚路。乘路。(7) 姓。

基本含义

平坦的道路

平路的意思

平路 [píng lù]

1. 平坦的道路。

3. 见“平露”。

平路 引证解释

⒈ 平坦的道路。

《楚辞·远游》:“召 黔羸 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汉 张衡 《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南朝 齐 谢朓 《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

⒉ 见“平露”。


国语词典

平路 [píng lù]

⒈ 平坦的大路。

《文选·张衡·南都赋》:「摠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文选·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迅风首旦发,平路塞飞尘。」


平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倚郭释义:亦作“倚廓”。 宋 元 时州、路治所所在之县。《宋史·地理志六》:“大观 元年,以 宜州 河池县 置 庭州,倚郭县曰 怀德。”《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广平路 元贞 元年差务发内带染绢疋所用物料,其倚廓 永年县 与在城録事司不同。”
    • 2.
      南图释义: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唐 高适《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唐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明 何景明《樊少南字说》:“何子 曰:‘鹏,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 3.
      商平路释义:商平路在汕头市区西部。
    • 4.
      垫喘释义:本义为垫平路面,亦作垫喘儿。
    • 5.
      垫踹窝释义:垫平路面。 引申为供人践踏,代人受过,踹窝,路面上践踏成的坑窝。
    • 6.
      平涂释义:平路;平坦的道路。
    • 7.
      方轨释义:⒈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清 顾炎武《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⒉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⒊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
    • 8.
      易道释义:⒈《周易》之道。⒉谓互易其处境。⒊整饬道路。⒋平路。⒌易于引导。道,通“导”。

平路(ping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平路是什么意思 平路读音 怎么读 平路,拼音是píng lù,平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平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