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zào xiàng]
1. 亦作“造象”。塑造物体形象。
2. 亦作“造象”。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4. 相片;照片。
造像 引证解释
⒈ 塑造物体形象。
引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攄神思而造象。”
《新唐书·常衮传》:“今军旅未寧,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
⒉ 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引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玉臺》陋语紈袴鬭,造象别字石工雕。”
徐特立 《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艺术家的造像便不同:我们……可以从它的肤色,脸型及其服装的特征上,分辨出它是那一个时代的人,那一个种族的人。”
徐迟 《凤翔》十二:“他们劫走了的有 三代 彝鼎, 秦 汉 砖瓦,玉器铜镜, 南北朝 造像……”
⒊ 相片;照片。
引许地山 《危巢坠简·三博士》:“后面还印上本人底铜版造像:一顶外国博士帽正正地戴着……看来像三十多岁的样子。”
国语词典
造像 [zào xiàng]
⒈ 用石膏、石材或金属雕塑、铸造的像。
引三国魏·曹植〈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
造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山摩崖造像释义: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北山上。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峰、营盘山,长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两宋。共二百九十窟龛,造像近万躯。还有碑碣《古文孝经》石刻,是世界仅存的古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
大足石窟释义:佛教石刻造像 群。在重庆大足境内。始凿于唐代,后经宋代、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共有23处,较为集中的有宝顶山与 北山19处。其中宝顶山有佛像5,000余尊,北山有3,000余尊。佛像气势宏大,造型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和地方特色,是中国著名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
宝顶山摩崖造像释义:在四川省大足县东北宝顶山。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包括广大山、龙潭、松林坡共十三处山岩。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fe7a年间,造像万余躯。有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孔雀明王经变、千手观音像等巨型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
庆福释义:犹吉祥。 《经亨颐日记·戊午年五月二日》:“又集 龙门《魏灵藏造像》八字‘光华二五,庆福万千’,亦可钩制纪念笺。”
- 5.
摩崖石刻释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 6.
炳灵寺石窟释义:中国 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 甘肃省 永靖县 西南35公里的 小积石山 中。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主要窟龛集中在 下寺沟 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 佛爷台、洞沟、上寺 等处,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画。较完整的窟龛共有195个。遗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第169窟中的“西秦 建弘 元年”造像题铭,是目前全国石窟中最早的题记。据文献和洞窟发愿文记载,开窟始于 西秦,北魏、北周、隋、唐 诸代续有建造。宋、西
- 7.
瓷仙释义:瓷器的人物造像。向以 福建省 德化县(建窑)所制白瓷为最精,旧时多塑仙佛,因统称“瓷仙”。
- 8.
田生释义:佛教语。 众生。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梁释慧影造像跋》:“此象背文云:‘梁 中大同 元年太岁丙寅十一月五日,比丘释 慧影 奉为亡父亡母并及七世久远出家师僧并及自身,广及六道田生一切眷属,咸同斯福。’……田者众也。”
- 9.
送子观音释义:古代传说能保祐人生子的 观音菩萨。《八琼室金石补正·北齐王三娘造像记》:“天保 元年正月十八日,清信女 王三娘 为 子敬 造 送子观音 像一区。”《白雪遗音·玉蜻蜓·访庵》:“[生]何为 送子观音?[旦]那些积善人家,暮年无子,到此烧香许愿,抱了一个回去,后来产下麟儿,前来还愿,最是灵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场:“观音 堂,观音 堂,送子观音 坐上方。”亦称“送子娘娘”。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第八章:“但她毕竟常常是自动也是被逼,去 送子娘娘 神像座栏前,年年缚上一根稻草。她还许下愿,祝望早日有个儿
- 10.
飞来峰释义:⒈山峰名。也称 灵鹫峰。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北,与 灵隐寺 隔溪相对,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 五代 至 元 代的造像三百多尊。《咸淳临安志》卷二三:“晏元献公《舆地志》云:‘晋 咸和 元年西天僧 慧理 登兹山,叹曰:此是 中天竺国 灵鷲山 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復尔邪?因挂锡造 灵隐寺,号其峰曰 飞来。’”宋 王安石 有《登飞来峰》诗。⒉宋徽宗 时,于 东京 汴梁(今 河南 开封)景龙山 侧筑一土山,名 艮岳,其中一山峰名 飞来峰。宋 张淏《云谷杂记·艮岳》:“因其
- 11.
魏碑释义:北魏时代的碑铭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 书法笔力遒劲,结构谨严,多具有汉隶笔意,以《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龙门造像题记》等最为有名。
- 12.
龙门二十品释义:北魏 龙门 造像记二十种的统称。
- 13.
龙门石窟释义:也叫伊阙石窟。大型佛教石窟群。开凿于488年。在河南洛阳。共有洞窟2 345处,佛教造像10万余尊。以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奉先寺和万佛洞为典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
龙门造像释义:指 龙门 造像记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