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意思
nóngmín

农民起义

简体农民起义
繁体
拼音nóng mín qǐ yì
注音ㄋㄨㄥˊ ㄇ一ㄣˊ ㄑ一ˇ 一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óng,(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组词】: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2) 种庄稼的人。【组词】:贫农。菜农。谷贱伤农。(3) 姓。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qǐ,(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组词】:起床。起立。起居。起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组词】:起身。起运。起跑。(3) 开始。【组词】: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4) 拔出,取出。【组词】:起锚。起获。(5) 领取(凭证)。【组词】:起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组词】:起伏。起劲。起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组词】: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8) 长出。【组词】:起痱子。(9) 拟定。【组词】:起草。(10) 建造,建立。【组词】:起房子。白手起家。(11) 群,组,批。【例句】:一起(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组词】:一起案件。(13) 自,从。【例句】:起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想起。掀起。兴(xīng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组词】:唱起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组词】: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农民群众起来反抗统治者的行动或行为。

农民起义的意思

农民起义 [nóng mín qǐ yì]

1. 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农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peasant revolt;]


农民起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营释义:指 明 末参加 荥阳 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禎 ﹞八年正月大会於 滎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 及 迎祥、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 2.
      三堵墙释义:明 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 3.
      上尉的女儿释义:长篇小说。 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 4.
      下江兵释义:⒈新莽 末年以 王常、成丹 等为首的 绿林 农民起义军的一支。 《汉书·王莽传下》:“是时 南郡 张霸、江夏 羊牧、王匡 等起 云杜 緑林,号曰 下江 兵。”⒉泛指反抗朝廷的军队。唐 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扬州 时有 下江 兵,兰陵 镇前吹笛声。”
    • 5.
      东海公释义:⒈隋 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高士达 自称之号。《旧唐书·窦建德传》:“士达 自称 东海公,以 建德 为司兵。”⒉清 代诗人 黄遵宪 自署之号。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黄先生 遵宪,字 公度,别署 观日道人、东海公 ……”
    • 6.
      于氐根释义:指 汉 末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的称号。
    • 7.
      五幡释义:西汉 末年一支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 铜马 …… 五幡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后汉 建武 元年,光武 遣十二将追 大枪、五幡。及 平谷,大破之。”
    • 8.
      五楼释义:西汉 末以 张文 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 9.
      五校释义:⒈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⒉西汉末高扈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称号。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 10.
      京口释义:江苏镇江的古称。 三国时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习称京口。东晋末,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与刘裕大战于此。
    • 11.
      八大王释义:⒈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性刚毅,有威望,时人称“八大王”。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称。
    • 12.
      冤句释义:古县名。一作 宛胊 或 宛句,故城在今 山东 菏泽市 西南。金 时因城为 黄河 所冲毁,县废。唐 乾符 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 起义军攻克 曹州,县人 黄巢 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 13.
      冲天大将军释义:唐 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 的称号。
    • 14.
      刘邦释义:(前256—前195)即汉高祖。西汉王朝建立者。沛县(今属江苏)人。做泗水亭长时,起兵响应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与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统治。经过楚汉战争,战胜项羽,建立统一的西汉封建王朝。他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把东方齐楚大姓西迁关中;重农抑商,释放奴婢;奖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巩固了地主阶级专政,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 15.
      剿饷释义: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 《明史·杨嗣昌传》:“初,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 16.
      助饷释义:⒈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⒉捐钱以补充军费。清 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 17.
      发捻释义:旧时对 太平天囯 与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
    • 18.
      号军释义:⒈明 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 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明史·选举志三》:“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糊涂世界》卷十一:“岑其身 急急问号军道:‘什么事?’号军道:‘闹鬼!’”朱自清《南京》:“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抗着在各号里走。”⒉即教军。太平天囯 革命时期,在 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 苗 汉 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 五年)至1868年(同治 七年)间,曾先后在
    • 19.
      唐末农民战争释义: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 20.
      团防释义:旧时地方反动武装组织,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及进步力量。

农民起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营释义:指 明 末参加 荥阳 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禎 ﹞八年正月大会於 滎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 及 迎祥、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 2.
      三堵墙释义:明 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 3.
      上尉的女儿释义:长篇小说。 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 4.
      下江兵释义:⒈新莽 末年以 王常、成丹 等为首的 绿林 农民起义军的一支。 《汉书·王莽传下》:“是时 南郡 张霸、江夏 羊牧、王匡 等起 云杜 緑林,号曰 下江 兵。”⒉泛指反抗朝廷的军队。唐 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扬州 时有 下江 兵,兰陵 镇前吹笛声。”
    • 5.
      东海公释义:⒈隋 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高士达 自称之号。《旧唐书·窦建德传》:“士达 自称 东海公,以 建德 为司兵。”⒉清 代诗人 黄遵宪 自署之号。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黄先生 遵宪,字 公度,别署 观日道人、东海公 ……”
    • 6.
      于氐根释义:指 汉 末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的称号。
    • 7.
      五幡释义:西汉 末年一支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 铜马 …… 五幡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后汉 建武 元年,光武 遣十二将追 大枪、五幡。及 平谷,大破之。”
    • 8.
      五楼释义:西汉 末以 张文 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 9.
      五校释义:⒈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⒉西汉末高扈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称号。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 10.
      京口释义:江苏镇江的古称。 三国时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习称京口。东晋末,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与刘裕大战于此。
    • 11.
      八大王释义:⒈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性刚毅,有威望,时人称“八大王”。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称。
    • 12.
      冤句释义:古县名。一作 宛胊 或 宛句,故城在今 山东 菏泽市 西南。金 时因城为 黄河 所冲毁,县废。唐 乾符 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 起义军攻克 曹州,县人 黄巢 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 13.
      冲天大将军释义:唐 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 的称号。
    • 14.
      刘邦释义:(前256—前195)即汉高祖。西汉王朝建立者。沛县(今属江苏)人。做泗水亭长时,起兵响应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与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统治。经过楚汉战争,战胜项羽,建立统一的西汉封建王朝。他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把东方齐楚大姓西迁关中;重农抑商,释放奴婢;奖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巩固了地主阶级专政,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 15.
      剿饷释义: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 《明史·杨嗣昌传》:“初,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 16.
      助饷释义:⒈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⒉捐钱以补充军费。清 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 17.
      发捻释义:旧时对 太平天囯 与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
    • 18.
      号军释义:⒈明 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 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明史·选举志三》:“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糊涂世界》卷十一:“岑其身 急急问号军道:‘什么事?’号军道:‘闹鬼!’”朱自清《南京》:“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抗着在各号里走。”⒉即教军。太平天囯 革命时期,在 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 苗 汉 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 五年)至1868年(同治 七年)间,曾先后在
    • 19.
      唐末农民战争释义: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 20.
      团防释义:旧时地方反动武装组织,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及进步力量。

农民起义造句

1.隋朝末年,隋炀帝纵情于声色狗马,加深对人民的剥削,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

2.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严惩赃官,打富济贫。

3.农民起义的领袖们有不少是当时的济世之才。

4.封建统治集团往往采用诛尽杀绝的残暴手段,镇压农民起义

5.战场上金鼓齐鸣,杀声震天,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把明朝官军打得落花流水。

6.元末农民起义以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许多与发展生产休戚相关的政策。

7.农民起义军政权的建立名正言顺,天诱其衷。

8.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呜呼哀哉了。

9.官逼民反,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

10.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农民起义视为心腹之患,其实他们的认识是错误的。

11.农民起义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封建王朝席卷而来。

12.清朝末年,农民起义如同暴风骤雨,冲击着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13.历代农民起义促进了改朝换代。

14.农民起义初起时规模不大,但因为人民大众的支持,很快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15.农民起义的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16.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此起彼落,大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

17.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榨取,竭泽而渔,其后果必然是农民起义

18.历代农民起义,由于顺缕成帷,所以响应的人很多。

19.秦王朝施行残暴统治,刑法苛酷,有如秋荼密网,但没有多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0.明朝末年暴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是什么意思 农民起义读音 怎么读 农民起义,拼音是nóng mín qǐ yì,农民起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农民起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