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游击 游击的意思
yóu

游击

简体游击
繁体遊擊
拼音yóu jī
注音ㄧㄡˊ ㄐ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óu,(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组词】:游泳。游水。(2) 从容地行走。【组词】: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游记。游说(shuō)。游山玩水。(3) 〈书〉交往,来往。【组词】:交游。(4) 不固定。【组词】: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5) 河流的一段。【组词】:上游。中游。下游。(6) 姓。

jī,(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组词】:击打。击鼓。击中(zhòng)。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2) 攻打。【组词】: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3) 碰,接触。【组词】:撞击。目击。肩摩毂(gǔ)击(亦作“摩肩击毂”)。

基本含义

指以游动、突击的方式进行战斗或活动。

游击的意思

游击 [yóu jī]

1. 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

[partison warfare;]

游击 引证解释

⒈ 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餘日。游击亡所得。”
《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驍骑。”
《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 抚顺,明 游击 李永芳 来迎。”

⒉ 武官名。 清 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乾隆 庚寅,游击 刘存仁 摹刻一木本,洒火药於上,烧为斑驳,絶似古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以武进士任 四川 城守营守备,迁 阜和 营游击。”
《花月痕》第四七回:“荷生 赏了黄綾马褂, 颜 林 二将加了提督衔, 紫沧 加擢了游击。”

⒊ 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唐 沉亚之 《万胜冈新城记》:“是时 李时亮 为先锋将,使百骑游击左右。”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聂士成 ﹞电请於诸帅,谓愿亲率精鋭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截饟道,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然后以大军蹙之, 倭 可克也。”

⒋ 指以小股部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我们已经在敌人后方,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什么野草都吃遍了。”
1. 武职官名。始于 汉,称游击将军。自 唐 至 清,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 《汉书·苏建传》:“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 朔方。”
明 陆垹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建昌营去 燕河、太平 不远,添设游击为赘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国初甫定 辽 瀋,官职悉沿 明 制。其总摄国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设总兵、副将、游击、备御之分,而皆阶以等级。”

⒌ 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奉元帅将令,游击阵前,生擒 吕布 也。”
明 唐顺之 《公移》:“预发一枝劲兵,遣一小将夜伏游击,可成奇功。”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虽 滇、黔、甘、陇 之远,不过十日可达,十八省防守之旅,皆可为游击之师。”


国语词典

游击 [yóu jī]

⒈ 见机行动,出没无常的袭击。

如:「游击战」、「我军在敌后以游击的方式进行破坏。」


游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起子释义:谓一伙;一群。 《红楼梦》第九十回:“大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来一起子,都是些狐群狗党!”《儿女英雄传》第三回:“纔来了一起子从 张家口 贩皮货往 南京 去的客人,明日也打这路走。”梁斌《播火记》第二卷二八:“一起子游击队员们,把脊梁靠在墙上。”
    • 3.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4.
      东北抗日联军释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 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到1935年先后建成了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2月,发表了东 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初,共建成十一个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5.
      云骑释义:⒈众多的骑兵。《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 汉南,宛 郢 皆扫盪。”吕向 注:“云骑,言多如云也。”南朝 齐 谢朓《永明乐》诗之六:“络络结云骑,奕奕泛戈船。”唐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留别崔侍御》诗:“太尉杖旄鉞,云骑绕 彭城。”⒉古代武官名。《隋书·百官志上》:“天监 六年,置左右驍骑,左右游击将军,位视二率。改旧驍骑曰云骑,游击曰游骑。”《宋史·兵志一》:“﹝ 建隆 ﹞二年,改左右雄捷、左右驍武军并为驍捷,左右备征为云骑。”
    • 6.
      人民战争释义: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就是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动员人民,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
    • 7.
      倾家荡産释义:亦作“倾家败產”。谓丧失全部家产。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互市钱粮委官支使,已经开除明白,復行追赔,致令各官倾家荡产。”清 昭槤《啸亭杂录·关税》:“以正额亏缺为名,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裹足不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老舍《神拳》第一幕:“官司不能打!输赢全得倾家荡产。”孙犁《白洋淀纪事·游击生活一星期》:“你见到过因为遭横祸而倾家败产的人家么?”
    • 8.
      八月的乡村释义:长篇小说。萧军作。1935年发表。人民革命军第五小队队长萧明带领六名从旧军队反叛出来的士兵组成游击小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同驻守王家堡子的铁鹰小队会合。游击队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萧明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
    • 9.
      六军释义:⒈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⒉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 10.
      六率释义:⒈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⒉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 11.
      兵机释义: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 《吴子·图国》:“吴起 儒服以兵机见 魏文侯。”《北齐书·唐邕传》:“显祖 频年出塞,邕 必陪从,专掌兵机。”《前汉书平话》卷上:“见班部中 萧何 奏曰:‘陈稀 兵机深厚,谋计多能,不在 韩信 之后,有鬼神之机。在朝将相,尽皆老矣……我王圣鉴,欲擒 陈稀,除非 韩信 也。’”清 蒋士铨《桂林霜·粤氛》:“烽烟起,谁识兵机?”陈毅《赣南游击词》:“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 12.
      内首释义:谓臣服,归附。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吕向 注:“内首、迴面,皆宾服为臣也。”清 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崇玉 以杀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诛;况 保 纵横海上十餘年,杀二总兵,一参将,三游击,罪在不逭,今弃众内首,则鱼肉耳。”
    • 13.
      匾对释义:匾额和对联。《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清晨登岸行,十里至 万佛寺 看石坝,又三十里诣 汉神庙 掛匾对。”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避暑山庄 前后七十二景,匾对皆先朝宸翰。”沙汀《酒后》:“乡长已经把家里二三十副匾对收检起了!而且托人在 龙洞山 找房子,准备将来拖上山打游击。”
    • 14.
      十六字诀释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 15.
      告帮释义:请求帮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前天有两位朋友商量着,只好在同寅里面告个帮,为此特来求 吴老爷 设个法。”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的太多了!”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三章:“彭亮 是个不愿向人告帮的人。”
    • 16.
      周鼎释义:⒈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还,过 彭城,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蓟门 重险旧 尧 封,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九鼎”。⒉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唐 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神龙 中兴,周 鼎归 唐。”陈毅《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抗日要开花。”参见“问鼎”。@
    • 17.
      困扰释义:围困并搅扰;使处于困境而难以摆脱:游击队四处出击,困扰敌军。这几天被一种莫名的烦乱所困扰。
    • 18.
      坐受释义:白白地承受。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以为盐商纳榷,为官糶盐,子父相承,坐受厚利,比之百姓,实则校优。”《元史·世祖纪九》:“瀘州 管军总管 李从,坐受军士贿,纵其私还,致万户 爪难 等为贼所杀,伏诛。”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吾老矣,岂可使 筦 筤 二子,坐受其累哉!”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他们不是让群众坐受敌人摧残,便是迫使群众作无希望的斗争。”
    • 19.
      山寮释义:山中棚屋。元 袁桷《送雪窦长老校经回里》诗:“尘中白髮谁消得,归掩山寮听雪涛。”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伤员只能隐蔽在山寮上,靠群众草药治疗。”
    • 20.
      左说右说释义:⒈反复地说。 ⒉李科长跟他左说右说,他怎么也听不进。--王松《老游击队员》

游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起子释义:谓一伙;一群。 《红楼梦》第九十回:“大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来一起子,都是些狐群狗党!”《儿女英雄传》第三回:“纔来了一起子从 张家口 贩皮货往 南京 去的客人,明日也打这路走。”梁斌《播火记》第二卷二八:“一起子游击队员们,把脊梁靠在墙上。”
    • 3.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4.
      东北抗日联军释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 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到1935年先后建成了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2月,发表了东 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初,共建成十一个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5.
      云骑释义:⒈众多的骑兵。《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 汉南,宛 郢 皆扫盪。”吕向 注:“云骑,言多如云也。”南朝 齐 谢朓《永明乐》诗之六:“络络结云骑,奕奕泛戈船。”唐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留别崔侍御》诗:“太尉杖旄鉞,云骑绕 彭城。”⒉古代武官名。《隋书·百官志上》:“天监 六年,置左右驍骑,左右游击将军,位视二率。改旧驍骑曰云骑,游击曰游骑。”《宋史·兵志一》:“﹝ 建隆 ﹞二年,改左右雄捷、左右驍武军并为驍捷,左右备征为云骑。”
    • 6.
      人民战争释义: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就是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动员人民,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
    • 7.
      倾家荡産释义:亦作“倾家败產”。谓丧失全部家产。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互市钱粮委官支使,已经开除明白,復行追赔,致令各官倾家荡产。”清 昭槤《啸亭杂录·关税》:“以正额亏缺为名,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裹足不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老舍《神拳》第一幕:“官司不能打!输赢全得倾家荡产。”孙犁《白洋淀纪事·游击生活一星期》:“你见到过因为遭横祸而倾家败产的人家么?”
    • 8.
      八月的乡村释义:长篇小说。萧军作。1935年发表。人民革命军第五小队队长萧明带领六名从旧军队反叛出来的士兵组成游击小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同驻守王家堡子的铁鹰小队会合。游击队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萧明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
    • 9.
      六军释义:⒈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⒉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 10.
      六率释义:⒈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⒉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 11.
      兵机释义: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 《吴子·图国》:“吴起 儒服以兵机见 魏文侯。”《北齐书·唐邕传》:“显祖 频年出塞,邕 必陪从,专掌兵机。”《前汉书平话》卷上:“见班部中 萧何 奏曰:‘陈稀 兵机深厚,谋计多能,不在 韩信 之后,有鬼神之机。在朝将相,尽皆老矣……我王圣鉴,欲擒 陈稀,除非 韩信 也。’”清 蒋士铨《桂林霜·粤氛》:“烽烟起,谁识兵机?”陈毅《赣南游击词》:“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 12.
      内首释义:谓臣服,归附。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吕向 注:“内首、迴面,皆宾服为臣也。”清 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崇玉 以杀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诛;况 保 纵横海上十餘年,杀二总兵,一参将,三游击,罪在不逭,今弃众内首,则鱼肉耳。”
    • 13.
      匾对释义:匾额和对联。《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清晨登岸行,十里至 万佛寺 看石坝,又三十里诣 汉神庙 掛匾对。”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避暑山庄 前后七十二景,匾对皆先朝宸翰。”沙汀《酒后》:“乡长已经把家里二三十副匾对收检起了!而且托人在 龙洞山 找房子,准备将来拖上山打游击。”
    • 14.
      十六字诀释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 15.
      告帮释义:请求帮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前天有两位朋友商量着,只好在同寅里面告个帮,为此特来求 吴老爷 设个法。”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的太多了!”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三章:“彭亮 是个不愿向人告帮的人。”
    • 16.
      周鼎释义:⒈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还,过 彭城,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蓟门 重险旧 尧 封,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九鼎”。⒉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唐 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神龙 中兴,周 鼎归 唐。”陈毅《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抗日要开花。”参见“问鼎”。@
    • 17.
      困扰释义:围困并搅扰;使处于困境而难以摆脱:游击队四处出击,困扰敌军。这几天被一种莫名的烦乱所困扰。
    • 18.
      坐受释义:白白地承受。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以为盐商纳榷,为官糶盐,子父相承,坐受厚利,比之百姓,实则校优。”《元史·世祖纪九》:“瀘州 管军总管 李从,坐受军士贿,纵其私还,致万户 爪难 等为贼所杀,伏诛。”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吾老矣,岂可使 筦 筤 二子,坐受其累哉!”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他们不是让群众坐受敌人摧残,便是迫使群众作无希望的斗争。”
    • 19.
      山寮释义:山中棚屋。元 袁桷《送雪窦长老校经回里》诗:“尘中白髮谁消得,归掩山寮听雪涛。”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伤员只能隐蔽在山寮上,靠群众草药治疗。”
    • 20.
      左说右说释义:⒈反复地说。 ⒉李科长跟他左说右说,他怎么也听不进。--王松《老游击队员》

游击造句

1.游击战最大的特点就是人自为战,使每个战斗员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抗战时期,游击队以退为进,打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3.游击队的战术总是出没无常得让敌人时时惊恐。

4.抗日游击队灵活多变,经常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打得敌人昏头转向。

5.游击队员小张靠装疯卖傻才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6.东北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终日。

7.日军大部队出外围剿,游击队乘虚而入,一举端了日军老窝。

8.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兵强马壮。

9.游击队出没无常,搞得敌人焦头烂额。

10.抗战时期,游击队出没无常,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11.游击队常常采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2.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击,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13.铁道游击队之所以连连重创敌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们具有地利人和的优势。

14.游击队坚壁清野,粉碎了犬养的夺粮计划。

15.声势浩大的游击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过来。

16.游击队声东击西,故弄玄虚,搞得敌人团团乱转。

17.鬼子中计进入包围圈,被游击队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

18.游击队弹尽粮绝的时候,农民自卫队为他们送来了粮食、弹药和枪,真是绝处逢生啊!

19.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20.我们的铁道游击队,在北方纵横驰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游击(you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游击是什么意思 游击读音 怎么读 游击,拼音是yóu jī,游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游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