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食邑 食邑的意思
shí

食邑

简体食邑
繁体
拼音shí yì
注音ㄕ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yì,(1) 城市,都城。【组词】:城邑。都邑。(2) 旧指县。【例句】: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组词】:采邑。(4) 古同“悒”,愁闷不安。

基本含义

指依附于官府或富豪的人,靠吃别人的饭而得以生活。

食邑的意思

食邑 [shí yì]

1. 靠封邑租税生活。

2. 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4. 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食邑 引证解释

⒈ 靠封邑租税生活。

《国语·晋语四》:“大夫食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东南流,逕 山桑 邑南,俗谓之 北平城,昔 文钦 之封 山桑侯,疑食邑于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斅艺斋文》:“诸侯之国,大夫以上食邑,士食田。食田者死则收之,食邑者以渐而收。”

⒉ 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 将兵守 景陵 二十日, 三秦 使 章平 等攻 参,参 出击,大破之。赐食邑於 寧秦。”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不则一日,来至一所在,地名 樊川,乃 汉 时 樊噲 所封食邑之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

⒊ 唐 宋 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参阅《宋史·职官志十》。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 余襄公 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


国语词典

食邑 [shí yì]

⒈ 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

⒉ 封地。

《史记·卷九五·灌婴传》:「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王甚重之,赐食邑,锡爵位。」


食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大夫释义:⒈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⒉爵位名。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 2.
      千户侯释义:食邑千户的侯爵。
    • 3.
      卞庄子释义:春秋 鲁 大夫,著名勇士,食邑于 卞,谥 庄。
    • 4.
      县公释义:⒈春秋 时,楚 君称王,其县大夫亦僭称公。 《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杜预 注:“楚 县大夫皆僭称公。”⒉爵名。晋 时始置县公之爵,历代因之,亦谓之开国县公,明 以后废。《隋书·百官志下》:“开皇 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为九等者,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餘并废之。”《新唐书·百官志一》:“﹝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凡爵九等……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宋史·职官志三》:“司封郎中掌官封、叙赠、承袭之事……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
    • 5.
      合食释义:⒈犹合祭。《公羊传·文公二年》:“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新唐书·礼乐志三》:“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於太祖。”宋 曾巩《为人后议》:“夫所谓收族者,记称与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别以礼义之类。”参见“合祭”。⒉同炊。谓不分家。汉 焦赣《易林·睽之姤》:“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明 宋濂《郑都事墓志铭》:“其家自 宋 南渡初即合食为义门,迄今已歷十世。”⒊同时受享几处食邑。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冀 合食四县,赏赐皆如 霍光。”
    • 6.
      名号侯释义:指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年﹞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裴松之 注:“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 7.
      嘉禾释义: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 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孔 传:“唐叔,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周公 之德所致。”孔颖达 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汉 王充《论衡·讲瑞》:“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唐 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
    • 8.
      天禄释义:⒈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唐 张说《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⒉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元 汤式《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
    • 9.
      实封释义:⒈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清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⒉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
    • 10.
      封邑释义:⒈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⒉指领地、食邑。
    • 11.
      归禾释义:赠送嘉禾。归,通“馈”。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获异禾,生于异垄,合为一穗,以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赠于 周公。又命作《归禾》篇,已亡。《竹书纪年》卷下:“唐叔 献嘉禾,王命 唐叔 归禾于 周文公。”《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镇西将军 卫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县 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参阅《书·微子之命》。
    • 12.
      投下户释义:投下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草原兀鲁思封户、五户丝食邑户、投下私属户。
    • 13.
      春藉释义:春日藉田;春日藉礼。 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皇上方耕春藉,復益邑田,加食邑如 雍熙 元年之数。”宋 王禹偁《藉田赋》:“耕钩盾之弄田,但矜儿戏;修 建康 之春藉,未焕农功。”
    • 14.
      柳下惠释义:即展禽。 中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礼著称。《孟子》中多次把他与伯夷并列,誉为儒家的模范。
    • 15.
      止法释义: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宋 赵昇《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 16.
      温侯释义:就是食邑封地为温。
    • 17.
      益食释义:加赐食邑。
    • 18.
      真食释义:实授食邑。
    • 19.
      禄邑释义:犹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 20.
      税邑释义:犹食邑。 卿大夫的封地。

食邑(sh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食邑是什么意思 食邑读音 怎么读 食邑,拼音是shí yì,食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食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