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辞 [yáo cí]
1. 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干》卦初爻的爻辞。
爻辞 引证解释
⒈ 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国语词典
爻辞 [yáo cí]
⒈ 《易经》中每卦下诠解六爻意义的文词。为十翼之一。
爻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亢位释义:指《易·乾》第六爻的爻位。 《乾》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 孔子 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南齐书·高帝纪上》:“后汉 自 建武 至 建安 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禪 魏,魏 自 黄初 至 咸熙 二年,四十六年而禪 晋 ……咸以六终六受。六,亢位也。验往揆今,若斯昭著。敢以职任,备陈管穴。伏愿顺天时,膺符瑞。”
- 2.
卦变释义:谓因爻变而引起卦象的变化。占卦者可于互卦之外,兼取变卦内的爻辞。
- 3.
即命释义:⒈顺从正理;遵从王命。 《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⒉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⒊受天命。谓即天子位。汉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 4.
大传释义:⒈《周易》中解释经(卦辞、爻辞)的传,凡七种,即《彖》、《象》、《文言》、《繫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也称大传。⒉汉初伏胜所著《尚书大传》的简称。
- 5.
易经释义:⒈即《周易》。 ⒉指《周易》的经文部分。包括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说明文字,为占卦所用。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内容上透露出上古社会和古人思想的一些情况。提出阴阳概念,阐述事物变化原理,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人广为研究,影响深远。
- 6.
暌载释义:《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睽,同“暌”。谓《易·睽》上九“载鬼一车”的爻辞。后用为典故。
- 7.
爻彖释义:⒈指《周易》中的爻辞和彖辞。⒉借指八卦。
- 8.
爻系释义:⒈指爻辞。 ⒉喻要言妙论。
- 9.
爻象释义:⒈《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⒉《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泛指《易传》。⒊《易·繫辞下》云,“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后因以“爻象”指吉凶。⒋形迹。
- 10.
爻辞释义: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 11.
生爻释义:生成爻辞。
- 12.
筮辞释义:筮辞为卦辞和爻辞的总称。
- 13.
象传释义:《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 14.
贯鱼释义:⒈《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駢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⒉借指妃嫔媵妾之属。⒊喻有次序。⒋成串的鱼。⒌佩戴鱼袋。
- 15.
载鬼一车释义:语出《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説之弧。 ”高亨 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离家在外之孤子)夜行,见豕伏於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射。盖详察之,非鬼也,乃人也;非寇贼也,乃婚姻也。”后因以指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 16.
遁五释义:《易·遯》:“九五,嘉遯,贞吉。”《遯》卦第五爻爻辞为赞美隐遁,后因以“遁五”指隐遁。
- 17.
钧金束矢释义: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孙诒让 正义:“故《易·噬嗑》为狱讼之象,其九四爻辞云‘得金矢’,又六五云‘得黄金’,即谓讼得直而归其钧金束矢也。”清 何琇《樵香小记·钧金束矢》:“钧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后世律 三代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