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棘 [jiǔ jí]
1. 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药名。
九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
引《周礼·秋官·朝士》:“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郑玄 注:“树棘以为立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
后因以九棘为九卿的代称。 《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
明 李东阳 《送钱先生致仕》诗:“加冠号冢宰,名位班九棘。”
⒉ 药名。
引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
九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槐九棘释义: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 2.
九棘释义:⒈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⒉药名。
- 3.
更造释义:⒈重造。 《汉书·食货志下》:“於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颜师古 注:“更,改也。”⒉犹更始。《文选·班固<东都赋>》:“且夫 建武 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张铣 注:“言 建武 元年,天地改命,夫妇、父子、君臣人伦之徒,皆以更始。”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於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於九棘。”宋 杨万里《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诗》之二:“更造今 光武,中兴昔 武丁。”
- 4.
棘列释义:古代群臣外朝时,立九棘区别九卿等级职位。“棘列”谓按等级职位排列。
- 5.
棘槐释义:“三槐九棘”的省称。 代指公卿。汉 荀悦《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以上十二公,皆以阁臣降斥,改授他官,或躓而再起,或一蹶不復,未有以服闋予告,重厕棘槐者。”
- 6.
槐府释义:三公的官署或宅第。宋 柳永《永遇乐》词之二:“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宋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清明看,汉 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宋 姜夔《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参见“三槐九棘”、“槐棘”。
- 7.
槐棘释义:⒈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南朝 梁 任昉《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清 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三槐九棘”。⒉《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
- 8.
登槐释义: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以为朝臣列班的位次。三公坐三槐下,后因以“登槐”指登上三公宰辅之位。
- 9.
胏石释义:同“肺石”。《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清 陈鹏年《江干》诗:“迢遥胏石呼难彻,寂寞丹心泪已乾。”
- 10.
蝉槐释义:古者高官头戴蝉冠;周 时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三槐为三公之位。故以“蝉槐”指称御史等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