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假名 假名的意思
jiǎmíng

假名

简体假名
繁体
拼音jiǎ míng
注音ㄐㄧㄚˇ ㄇ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 jià,(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组词】: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2) 借用,利用。【组词】: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组词】: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组词】:假日。假条。病假。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基本含义

虚假的名声或身份

假名的意思

假名 [jiǎ míng]

1. 日语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叫“片假名”,草书叫“平假名”

[ kana; ]

2. 伪装的名字。

一个用假名的间谍。

[ cover name; pseudonym; ]

假名 引证解释

⒈ 假借名义。

《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 王郎 、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 燕 赵 之地。”

⒉ 虚名。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猥蒙方伯怜飢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⒊ 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

⒋ 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

隋 慧远 《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
唐 惠能 《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真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万物从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诸法自性当然是空。”

⒌ 日本 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国语词典

假名 [jiǎ míng]

⒈ 假借名义。

《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⒉ 虚名。

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⒊ 化名。

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化名

本名 真名

⒋ 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⒌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

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假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化名释义:⒈(-∥-)为了使人不知道真实姓名而用别的名字:他原叫张杰,化名王成。他以为化了名,就没人知道了。⒉为了使人不知道真实姓名而用的假名字:他原叫张杰,王成是他的化名。

假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本名释义:⒈本来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区别于“别号、官衔”等)。 ⒉给本人起的名儿:有些外国人的全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名,第二部分是父名,第三部分是姓。

假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宁语释义:通过“形容词+ございます”来表示丁宁语规则:当倒数第二个假名在ア段时,把它改为オ段假名再接“う”和“ございます”。当倒数第二个假名在イ段,将其改为小写的“ゅ”接“う”和“ございます”。
    • 2.
      伪名释义:⒈犹恶名。⒉假名;化名。
    • 3.
      假我释义:以佛教之立场而言,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故称假我。
    • 4.
      僞名释义:⒈犹恶名。《楚辞·九章·哀郢》:“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⒉假名;化名。明《徐氏笔精·诗评·月泉吟社》:“﹝ 连文凤 ﹞伪名 罗公福,集中皆不著的名。”
    • 5.
      刑家释义:受刑者的家族。《晋书·忠义传·沉劲》:“年三十餘,以刑家不得仕进。”《新唐书·选举志下》:“刑家之子,工贾异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者有罚。”
    • 6.
      化名释义:⒈(-∥-)为了使人不知道真实姓名而用别的名字:他原叫张杰,化名王成。他以为化了名,就没人知道了。⒉为了使人不知道真实姓名而用的假名字:他原叫张杰,王成是他的化名。
    • 7.
      原名释义:原来的或先前的称呼或姓名--用以区别在姑娘或妇女的假名或后取名之后。
    • 8.
      孤悲释义:即在万叶假名时代,日本曾有过直接用汉字来表示“大和言叶”的时期,而在当时“恋”则写作“孤悲”——在爱到来之前孤独地希求着谁的这种感情,并非是与谁的爱或羁绊或约定,仅仅是描写那伫立在遥远的身边的人。
    • 9.
      密教释义: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唐 独孤及《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
    • 10.
      平假名释义:日语两套假名符号之一的草书体。
    • 11.
      振假名释义:指的是注音假名。
    • 12.
      片假名释义:书写日语假名的一套符号,它的字体一般比平假名更带矩形和角形。
    • 13.
      王女释义:⒈古时封王者之女。《通典·礼十九》:“﹝ 显庆 ﹞三年又詔曰:‘古称釐降,唯属王姬。比闻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深乖礼经。其县主嫁宜称适,取王女者称娶,仍永以为式。’”⒉女萝草的别名。《尔雅·释草》:“蒙,王女。”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女》:“女萝之大者,谓之王女。犹王彗王芻。鱼有王鮪,鸟有王雎也。”
    • 14.
      署假名释义:使用假名;根据假名鉴定。
    • 15.
      草头释义:⒈草端。元 萨都剌《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词:“遥忆 王 谢 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⒉也叫草字头。汉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顶端作“卄”者,概称草头。《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国民党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⒊草寇的头领。《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羣盗从之如流,啸聚至十餘万。”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苦相持一万阵,恶战九千场,全凭着
    • 16.
      诡名释义:捏造假名;化名。
    • 17.
      请急释义:请假。 急,古代休假名。
    • 18.
      逼诱释义:威逼利诱。吴中弼《上海罢市救亡史》:“向南北二商会董事等声明,决不可受官厅逼诱,任其假名列发传单等事云。”
    • 19.
      音节文字释义:一种拼音文字,它的字母表示整个音节,例如梵文和日文的假名。
    • 20.
      驾名释义:犹假名,借名。

假名(jia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假名是什么意思 假名读音 怎么读 假名,拼音是jiǎ míng,假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假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