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 [shàng yuán]
1. 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古代历法名称之一。指帝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指上天、太空。
上元 引证解释
⒈ 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引《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
《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⒉ 古代历法名称之一。
引《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
《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⒊ 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⒋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引唐 王勃 《七夕赋》:“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北宫邀 上元。”
⒌ 指上天、太空。
引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⒍ 指帝王。
引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国语词典
上元 [shàng yuán]
⒈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
⒉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
⒊ 年号:(1)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74~676)(2)唐朝肃宗的年号。(西元760~ 762)
上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五释义:⒈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宋 贺铸《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清 林则徐《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⒉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宋 刘辰翁《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⒊谓十五岁。晋 陶潜《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唐
- 2.
三元白法释义: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清 黄宗羲《七怪》:“形法,理之显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三变而为三元白法。方位,一定不易者也;三元白法,随时改换者也。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二黑、三碧、四緑、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六十年为一元,三元凡一百八十年。上元起一白,中元起四緑,下元起七紫。”
- 3.
三元节释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 4.
三元释义:⒈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⒉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⒊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 5.
三角髻释义:挽有三个发髻的发式。《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 ﹞年可二十餘……头作三角髻,餘髮散垂至腰。”唐 李白《上元夫人》诗:“嵯峨三角髻,餘髮散垂腰。”
- 6.
上元丹田释义:道家谓人的头脑。 《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脑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宫;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
- 7.
上元夫人释义: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名 阿环。 传说她是 西王母 的小女、三天真皇 之母,任上元之官,统领十方玉女名录。汉武帝 元封 元年七月七日夜,王母 感于 武帝 屡祷山岳,祭祀灵神,特降 汉 宫,命侍女 郭密香 往邀 上元夫人 前来宴会。宴毕,应 武帝 之求,王母 授帝《灵光生经》、《五岳真形图》,上元夫人 遵奉 王母 旨意,授帝《六甲灵飞招真十二事》。见《汉武帝内传》。唐 顾况《梁广画花歌》:“王母 欲过 刘彻 家,飞琼 夜入云軿车……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
- 8.
上元甲子释义: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个甲子为“中元甲子”,第三个甲子为“下元甲子”,合称“三元甲子”。清 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老夫原是 南京 太常寺一个赞礼,爵位不尊,姓名可隐。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閲歷多少兴亡,又到上元甲子。”
- 9.
上元释义:⒈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⒉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
- 10.
下元释义:⒈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宋 洪迈《容斋三笔·上元张灯》:“太平兴国 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夕。”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月·安期》:“十五日下元之期,菴观寺院课经安期起,至次年正月廿五日,百日期满。”⒉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⒊中医指肾气。《黑籍冤魂》第二三回:“他自戒烟以后,有个下元虚的毛病。”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⒋道教称
- 11.
东坡纸释义:宋神宗 熙宁 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 时任 开封府 推官的 苏轼 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后因称谏书为“东坡纸”。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十里 沙河 人最闹,三千世界月方中。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 12.
丝笼释义:⒈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⒉指鸟笼。
- 13.
九姓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14.
书棚民事释义:梅曾亮,字伯言,一字柏枧,江苏上元人。
- 15.
买夜钱释义: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京师上元,国初放灯止三夕。时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其后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故词云五夜。”后因以为典。
- 16.
买灯释义:宋 熙宁 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 赵顼 要买 浙 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 苏轼 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 神宗 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 苏轼《谏买浙灯状》。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 17.
云火释义:⒈《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 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晋书·职官志》:“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⒉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六韬·必出》:“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 18.
云阵释义:⒈军阵中一种蜿蜒曲折的横队。⒉泛指军阵,军旅。⒊阵云。语出南朝陈徐陵《出自蓟北门行》:“天云如地阵。”唐卢纶《纶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晓望怯云阵,夜愁惊鹤声。”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今宵扫云阵,极目浄天宇。”宋陆游《龟堂避暑》诗:“更须风伯开云阵,准拟今宵月满廊。”
- 19.
从驾释义:⒈随从皇帝出行。 《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从驾南郊。”《南史·谢朏传》:“宋孝武帝 游 姑孰,敕 庄 携 朏 从驾。”宋 王巩《闻见近录》:“绍圣 二年上元,幸 集禧观,始出宫花赐从驾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⒉扈从或陪侍皇帝。晋 葛洪《神仙传·程伟妻》:“汉 黄门郎 程伟 好黄白术,娶妻得知 方 家女,伟 常从驾出而无时衣,甚忧。”《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今英主在上,天下一家,从驾精兵不下百万。”元 袁桷《李宫人琵琶行》:“忆昔从驾三十年,宫壼法锦红茸氊。”
- 20.
令合释义:⒈贤惠的妻子。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 再謫 惠州 日,一老举人年六十九,为邻。其妻三十岁诞子,为具邀公,公欣然而往。酒酣乞诗,公戏一联云:‘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希年。’”⒉用以敬称对方的妻妾。宋 惠洪《冷斋夜话·刘野夫免德庄火灾》:“刘野夫 上元夕以书约 德庄 曰:‘今夜欲与君语,令閤必尽室出观灯,当清浄身心相候。’德庄 雅敬其为人,危坐三皷矣,家人辈未还,野夫 亦竟不至。俄火自门而烧,德庄 窘,持誥牒犯烈焰而出。顷刻,数百舍为瓦砾之场。明日,野夫 来弔,且欣曰:‘令閤已不出是吾忧,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