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选拔 选拔的意思
xuǎn

选拔

简体选拔
繁体選拔
拼音xuǎn bá
注音ㄒㄩㄢˇ ㄅ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ǎn,

bá,(1) 抽,拉出,连根拽出。【组词】: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2)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组词】:连拔数城。(3) 吸出。【组词】:拔毒。拔火罐儿。(4) 选取,提升。【组词】:提拔。拔擢。(5) 超出,高出。【组词】: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例句】: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7) 改变。【组词】: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

基本含义

选拔是指从众多人或物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或物。

选拔的意思

选拔 [xuǎn bá]

1. 按条件进行挑选。

在选拔赛中合格的队。

[select; choose;]

选拔 引证解释

⒈ 挑选举拔。

《汉书·酷吏传·田延年》:“选拔 尹翁归 等以为爪牙,诛锄豪彊,姦邪不敢发。”
唐 杜牧 《朱叔明授右武卫大将军制》:“自 长庆 以还,益轻边事,选拔将帅、多非贤良。”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习者既多,自有精工者出於其间,他时选拔而用之。”
《解放日报》1983.2.28:“把那些有知识、有才能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⒉ 指挑选推荐。

徐迟 《牡丹》八:“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 怀仁堂 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
王西彦 《人的世界》:“展出的作品虽说不多,却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得意杰作。”


国语词典

选拔 [xuǎn bá]

⒈ 挑选优秀的人才。

《新唐书·卷一五〇·赵憬传》:「要官以材行,闲官以恩泽,是选拔少,优容众也。」

如:「选拔模范学生。」

拔取 选取


选拔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淘汰释义: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适合的):淘汰旧产品。 他在第二轮比赛中被淘汰。

选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选释义:⒈经过三次选拔。 ⒉选三种人。
    • 2.
      上选释义:⒈精选出来的上等品。 ⒉遴选,选拔。
    • 3.
      临人释义:谓选拔人才。
    • 4.
      举察释义:⒈检举,查察。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⒉指选拔甄录人材。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 5.
      举枉措直释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 6.
      举用释义:选拔任用。 《史记·五帝本纪》:“禹、皋陶、契、后稷 ……自 尧 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 7.
      举直错枉释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8.
      举直错诸枉释义:原意为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可翻译为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不贤明的人自然就远离了。
    • 9.
      举贤任能释义: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10.
      举贤使能释义:推荐、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 11.
      举选释义:⒈推举选拔。 ⒉指科举。
    • 12.
      乙选释义:谓乙科选拔。
    • 13.
      九品中正释义:魏、晋、南北朝 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元年采纳吏部尚书 陈群 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 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 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 14.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15.
      乡举释义:⒈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⒉乡贡、乡试中式。宋 周密《齐东野语·苏大璋》:“三山 苏大璋 顒之,治《易》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元 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 16.
      乡举里选释义: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乡里中考察推荐。
    • 17.
      乡评释义: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 18.
      乡贡进士释义:乡贡进士,即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 19.
      人围释义:经选拔进入某一范围。
    • 20.
      以党举官释义: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选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选释义:⒈经过三次选拔。 ⒉选三种人。
    • 2.
      上选释义:⒈精选出来的上等品。 ⒉遴选,选拔。
    • 3.
      临人释义:谓选拔人才。
    • 4.
      举察释义:⒈检举,查察。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⒉指选拔甄录人材。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 5.
      举枉措直释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 6.
      举用释义:选拔任用。 《史记·五帝本纪》:“禹、皋陶、契、后稷 ……自 尧 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 7.
      举直错枉释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8.
      举直错诸枉释义:原意为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可翻译为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不贤明的人自然就远离了。
    • 9.
      举贤任能释义: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10.
      举贤使能释义:推荐、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 11.
      举选释义:⒈推举选拔。 ⒉指科举。
    • 12.
      乙选释义:谓乙科选拔。
    • 13.
      九品中正释义:魏、晋、南北朝 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元年采纳吏部尚书 陈群 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 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 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 14.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15.
      乡举释义:⒈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⒉乡贡、乡试中式。宋 周密《齐东野语·苏大璋》:“三山 苏大璋 顒之,治《易》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元 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 16.
      乡举里选释义: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乡里中考察推荐。
    • 17.
      乡评释义: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 18.
      乡贡进士释义:乡贡进士,即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 19.
      人围释义:经选拔进入某一范围。
    • 20.
      以党举官释义: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选拔造句

1.在人材选拔上,王经理往往别具慧眼。

2.选拔人才,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宁肯拔十得五,甚至拔十得一,也不要滥竽充数。

3.模特选拔赛上,衣香鬓影,热闹极了。

4.没想到啊,平日默默无闻的他,竟也野心勃勃地报名参加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局长的考试了。

5.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清规戒律,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

6.一个好领导,应该做到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7.任人唯贤是唯一正确的选拔干部的标准。

8.如何选拔运动会的参赛队员,大家众说纷纭,最后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9.现实中,干部选拔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伯乐相马。

10.对于这次选拔人才,我们宁缺毋滥。

11.选拔干部要注重德才兼备。

12.选拔干部,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

13.一到了新秀选拔会场,看到了许多标新立异,唯恐别人不注意的年轻人。

14.调选干部,要像沙里淘金一样,选拔最优秀的。

15.他在选拔赛上展现百步穿杨的箭技,令观众讚叹不已。

16.他在选拔赛上展现百步穿杨的箭技,令观众赞叹不已。

17.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向上的不竭动力,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方式,竞争是完善自我,实现民族自强的根本途径。

18.积极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充实乡镇领导班子。

19.选拔班干部应该从三好学生中挑选。

20.业余体校从我们班选拔了两名短跑运动员。

选拔(xuanb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选拔是什么意思 选拔读音 怎么读 选拔,拼音是xuǎn bá,选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选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