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的意思
qièzhòngshēng

一切众生

简体一切众生
繁体一切眾生
拼音yī qiè zhòng shēng
注音ㄧ ㄑㄧㄝˋ ㄓㄨㄥˋ ㄕㄥ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qiē qiè, ◎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组词】: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1) 密合,贴近。【例句】: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2) 紧急。【组词】:急切。迫切。(3) 实在。【组词】:切忌。恳切。(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zhòng,(1) 许多。【例句】: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2) 许多人。【组词】: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shēng,(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组词】:诞生。滋生。生长。(2) 造出。【组词】:生产。(3) 活的,有活力的。【组词】: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组词】:众生。丧生。卫生。(5) 生活,维持生活的。【组词】:生计。生意。(6) 整个生活阶段。【组词】:一生。平生。今生。(7) 发出,起动。【组词】: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8) 使燃料燃烧起来。【组词】:生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组词】: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组词】:生饭。生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组词】:生疏。生客。生字。陌生。(12) 不熟练的。【组词】:生手。(13) 未经炼制的。生铁。(14) 硬。【组词】:态度生硬。生吞活剥。(15) 甚,深。【组词】:生怕。生疼。(16) 正在学习的人。【组词】:学生。门生。(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组词】:儒生。医生。(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组词】:小生。老生。武生。(19) 词尾。【组词】:好生休养。(20) 姓。

基本含义

指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人或者众多的生命。

一切众生的意思

一切众生 [yī qiè zhòng shēng]

1. 佛教谓人类和一切有情识的生物。

一切众生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人类和一切有情识的生物。

《大智度论》卷二七:“如佛所説,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法华经·譬喻品》:“如来 亦復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三折:“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


国语词典

一切众生 [yī qiè zhòng shēng]

⒈ 佛教称所有的天、人、畜生、地狱、饿鬼。也就是一切有情识作用的生命。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
《红楼梦·第七七回》:「我佛立愿,原是连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


一切众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一切万物释义: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一切众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乘显性教释义: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 2.
      一切有情释义:佛教指一切众生。有情,梵语Sattva的意译,旧译为众生。
    • 3.
      一箧四蛇释义:以一只箱箧容纳四条蛇,比喻人体系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大般涅槃经 1卷二十三:‘观身如箧,地、水、火、风如四毒蛇,见毒、触毒、气毒、啮毒,一切众生遇是四毒,故丧其命。众生四大,亦复如是,或见为恶,或触为恶,或气为恶,或啮为恶。
    • 4.
      七趣释义:佛教语。谓一切众生轮迴趋向的七个地方。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罗。
    • 5.
      人相释义:⒈人的相貌、形貌。 ⒉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⒊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
    • 6.
      修忍五想释义:据菩萨善戒经卷五载,忍,安忍之义,即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
    • 7.
      化城释义:⒈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南朝 宋 谢灵运《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唐 朱子奢《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清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閲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⒉指幻境。元 张仲深《送全上人》诗:
    • 8.
      千手千眼观音释义: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宋 曾慥《高斋漫录》:“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中途至於僧寺,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公题长韵於壁。”亦省作“千手观音”。
    • 9.
      善友七事释义:菩萨示现于世间,为利乐一切众生所为之七事。
    • 10.
      喜见菩萨释义: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略。
    • 11.
      器世间释义:佛教语。谓一切众生可居住之国土世界。
    • 12.
      大慈释义:带给众生快乐,是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广大的慈善心。
    • 13.
      大愿力释义: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力。
    • 14.
      大誓愿释义:佛教指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的愿心。
    • 15.
      平等心释义:对一切众生爱念相同毫无怨亲的分别。
    • 16.
      愿海释义:佛教语。谓佛菩萨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弘愿,似海无涯。《华严经·如来现相品》:“以严浄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隋 江总《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隋炀帝《受菩萨戒疏》:“具足成就,皆满愿海。”
    • 17.
      慈心三昧释义:慈心三昧又称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称慈心观。是大乘菩萨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杂虑、远离嗔恚怨憎之念,专致于慈悲心,观一切众生普遍受乐的三昧。
    • 18.
      普门释义: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19.
      法身本有释义: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 20.
      维摩病释义:《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宋 苏轼《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维摩疾”。清 周亮工《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一切众生是什么意思 一切众生读音 怎么读 一切众生,拼音是yī qiè zhòng shēng,一切众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切众生造句子